正确答案: C

一般法和特别法

题目:法按照适用范围可分为( )。

解析:解析:法律的分类多种多样,可以从大的方向分为法的一般分类和法的特殊分类。法的一般分类主要包括这样几种:按照法的创制方式和表现形式,法律可以分为成文法和不成文法;按照法律规定的内容的不同,法律可以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按照法律的地位、效力、内容和制定主体、程序的不同,法律可以分为根本法和普通法;按照法的适用范围的不同,法律可以分为一般法和特别法;按照法的创制主体和适用主体的不同,法律可以分为国内法和国际法。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周某1998年犯甲罪,该罪的法定最高刑为有期徒刑3年,但一时没有被发现;2000年周某又实施了乙罪,该罪法定最高刑为有期徒刑10年,后周某被抓获。则关于对周某所犯的甲、乙两罪的追诉期间,说法错误的是( )。
  • 在2006年,既可以对甲罪进行追诉,也可以对乙罪进行追诉

  • 解析:解析:周某所犯甲罪,追诉时效期限应为5年,也就是到2003年;但是,2000年又实施了犯罪,甲罪的追诉时效发生中断,应当重新起算,即由2000起再经过5年。周某所犯乙罪,追诉时效应当为15年,即可到2015年。所以A、C、D项正确,B项错误。

  • [单选题]在秦代,“子盗父母”、“父母擅刑”属于( )。
  • 非公室告

  • 解析:解析:秦朝把杀伤、偷盗等危害封建统治的犯罪,列为严惩对象,这类犯罪称为“公室告”,官府对此必须受理。把“子盗父母,父母擅刑,髡子及奴妾”等引起的诉讼,称为“非公室告”对“非公室告”,官府不予受理,子女坚持告诉的,还要给予处罚。

  • [多选题]听力原文:共同犯罪人的分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二人以上共同实施的侵害行为,就是共同犯罪

    只要是故意唆使他人犯罪的,就是教唆犯

    只要实施的是帮助行为,就是从犯

    只要实施的是实行行为,就构成主犯

  • 解析:解析:本题的考点是共同犯罪人的分类。二人以上共同故意实施的犯罪行为,才是共同犯罪。故A项错误。B项忽略了犯罪主体的刑事责任能力。我国刑法第17条第1款规定:“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第2款又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由此可见,不满14周岁的.人故意唆使他人犯罪的,不承担刑事责任,不属于教唆犯;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必须唆使他人犯第2款规定之罪的,才承担刑事责任。C项对帮助行为作了狭隘的理解,因为只有被帮助对象在实施犯罪行为时受到帮助的,才可能构成帮助犯。D项忽略了实行犯属于从犯、胁从犯的情形。

  • [单选题]最早规定“奸党罪”的法典是( )。
  • 大明律

  • 解析:解析:“奸党罪”是明太祖洪武年间制定《大明律》中所增设的重罪名,也是他防范臣僚朋比结党、加强封建中央集权统治而规定的新罪名。

  • [单选题]下列关于《中华民国刑法》(“新刑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
  • 原则体例均效法西方刑法

  • 解析:解析:考查要点是《中华民国刑法》的内容特点。南京国民政府1928年3月公布了第一部《中华民国刑法》,通称“旧刑法”,1935年1月公布第二部《中华民国刑法》,称“新刑法”。从时间效力上看,“新刑法”采取“从新从轻主义”,但是保安处分采取“从新主义”和裁判后“附条件从新主义”,可见,A项表述错误。从空间效力上看,“新刑法”以属地主义为主,属人主义为辅,同时兼取特定犯罪的保护主义和世界主义,可见,B项表述错误。从刑罚体系上看,“新刑法”分主刑、从刑,主刑分为死刑、无期徒刑和有期徒刑;从刑分为褫夺公权和没收,另有保安处分。但是,保安处分属于主刑,而不是从刑,可见,C项表述错误。从原则体例上看,“新刑法”均效法西方刑法,可见,D项是正确答案。

  • [单选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中关于刑事法律条款的规定属于( )。
  • 附属刑法

  • 解析:解析:附属刑法是指非刑事法律中的其他法律,法规中有关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规定。

  • [单选题]甲被依法宣告死亡,他的妻子丙随即嫁给了乙。不久,甲返回。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法律应当保护乙与丙之间的夫妻关系

  • 解析:解析:死亡宣告被撤销后,如果被宣告死亡人的配偶尚未再婚,其夫妻关系从撤销死亡宣告之日起自行恢复;如果其配偶再婚后又离婚或者再婚后配偶又死亡的,则夫妻关系不能自行恢复,要恢复夫妻关系,需办理复婚手续。

  • 考试宝典
    推荐下载科目: 初中 成考 自考公共课 考研 公共管理硕士 法律硕士 教育硕士 在职硕士 自考专业课 小学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