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
保密问题
题目:李兰在校学习成绩很好,很受老师重视,在父母眼中是好孩子。但是,最近老师发现她经常无故旷课或寻找各种理由请假,父母和老师都很着急,于是向学校社会工作者求助。在与李兰的交流中得知,她想买一部电脑,但是不敢向父母说,便自己到某店去做兼职,不去上课的时间她都是在店里卖东西,她央求不要将此事告知老师和家长。此时,社会工作者遇到的难题是( )。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一对夫妇情感不和,长期分居,但由于孩子年幼,双方勉强维持着婚姻。最近,丈夫发现妻子有了外遇,就立刻提出离婚,但妻子反对离婚,理由是对孩子的成长不利。如果你是社会工作者,此时,你将面临的伦理困境是( )。
情理法问题
[单选题]社会工作者在组员发言之后,站在同理心的角度,向发言者表达对其发言的高度重视,认真了解和把握发言者的用意与感受,并伴以积极的回应。这种沟通与互动技巧属于( )。
积极回应技巧
解析:小组讨论中的积极回应技巧是指社会工作者在组员发言之后,要站在同理心的角度,向发言者表达对其发言的高度重视,认真了解和把握发言者的用意与感受,并伴以积极的回应。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复述组员讲述的内容,让发言者感受到被理解和被重视。
[单选题]今后三年政府将投入8500亿元人民币用于医疗卫生事业。这样政府充当该领域的( )角色。
资源提供者
[多选题]社会工作者作为现代社会工作职业的承担者,他们扮演的基本角色有( )。
服务提供者
支持者
倡导者
解析:ABC[提示] 社会工作者主要扮演如下基本角色:(1)服务提供者。社会工作者首先是向受助者提供服务的人。(2)支持者。社会工作者面对受助者(服务对象)不但要提供直接服务或帮助,也要鼓励其在可能的情况下自强自立,克服困难,即“助人自助”。(3)倡导者。倡导是社会工作直接向服务对象提倡某种行为。在服务对象必须采取新的行动才能有助于其走出困境,但服务对象对新的行动又不了解时,社会工作者应该成为受助者采取某种行为的倡导者,即向服务对象倡导某种合理行为,并指导他们,以使其成功。
[单选题]志愿者参与社会服务的动机各有不同,下列以自我为中心的动机的是( )。
丁认为参与志愿者活动能够证明自己的专业能力
解析:志愿者参与社会服务的动机包括以自我为中心的动机和以利他和社会为中心的动机。其中,以自我为中心的动机包括:(1)想获得工作经验,学习新技术;(2)希望感觉到被需要、被感激、被欣赏、受他人尊敬或被人引以为傲;(3)填补心灵空虚,减少寂寞;(4)有机会体验新的生活方式和文化;(5)能表现和证明自己的成就,如良好的工作技巧和胜任工作的能力;(6)现在帮助别人,将来会“善有善报”;(7)自我成长、发展与成熟。本题D项,丁的想法是希望被需要、被感激、被欣赏、受他人尊敬或被引以为傲,故D项符合题意。
[单选题]于晴,双目失明,与母亲相依为命,其全家生活主要依靠邻居接济。杨刚,11岁,其父母因车祸双亡,与爷爷相依为命,但爷爷已无劳动能力。钟婷,下岗职工,有两个儿子,以做小生意维持生活,每月略有节余。以上三人中不属于城市低保对象的是( )。
钟婷
解析:《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规定,城市低保的对象为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低保标准的持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钟婷虽然是下岗职工但每月略有节余,不能成为低保对象。
[多选题]根据《劳动法》关于劳动者的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的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天
用人单位可以延长劳动者工作时间,但是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
由于生产任务紧急,用人单位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延长工作时间
解析:延长工作时间的限制: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1小时;因特殊原因需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1日。
[多选题]促使精神分析理论在社会工作领域应用的事件是( )。
儿童引导运动
社会工作者进入医院医治战争创伤者
[单选题]案主在功能方面的改变会减低他们的应付能力。( )
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