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决定细菌细胞的分裂

题目:关于细菌细胞壁的功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解析:细菌细胞壁的主要功能包括:维持菌体固有形态并起保护作用;与细胞膜共同完成菌体内外的物质交换;细胞壁上的抗原决定簇,决定着菌体的抗原性;是鞭毛运动的支点。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与载体偶联才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为( )
  • 半抗原

  • 解析:半抗原是有抗原性无免疫原性的物质,必须与载体偶联才具有免疫原性,故答案为C。

  • [单选题]流感嗜血杆菌K-B法药敏试验应选用的培养基为
  • HTM平皿

  • 解析:流感嗜血杆菌药敏纸片法药敏试验应选用专用的HTM培养基。

  • [单选题]疑为败血症患者进行血培养时,取血量应为增菌培养液的
  • 1/10

  • 解析:培养液与血液之比至少在10∶1。因为血液中过多的抗生素不能被培养基稀释,会影响细菌的生长。

  • [多选题]血清蛋白电泳后,一般不用下列何种染料进行染色 ( )
  • 苏丹黑B

    油红O


  • [单选题]双扩平板法出现多条沉淀线的原因是
  • 抗原抗体不纯

  • 解析:出现沉淀线,表明存在相应的抗原和抗体,出现多条沉淀线,则说明抗原和抗体不是单一成分。

  • [单选题]成人需要进行骨髓检查时,临床上首选的穿刺部位是
  • 髂后上棘

  • 解析:骨髓检查采集的部位由多种因素决定,如年龄、骨髓分布、患者状况和医生经验等,一般而言常用的穿刺部位有胸骨、棘突、髂骨、胫骨等处。髂后上棘处骨皮质薄、骨髓腔大、进针容易、骨髓液丰富,被血液稀释的可能性小,故为临床上首选的穿刺部位。

  • [单选题]脑脊液抽出后1~2h有明显的凝块或沉淀出现,则首先考虑为
  • 化脓性脑膜炎

  • 解析:正常脑脊液放置12~24h后不会形成薄膜、凝块或沉淀。脑脊液形成凝块或薄膜与其所含的蛋白质,特别是与纤维蛋白原的含量有关,当脑脊液蛋白质含量超过10g/L时,可出现薄膜、凝块或沉淀。化脓性脑膜炎的脑脊液在1~2h内呈块状凝固;结核性脑膜炎的脑脊液在12~24h内呈薄膜或纤细的凝块;神经梅毒的脑脊液可有小絮状凝块;蛛网膜下腔梗阻的脑脊液呈黄色胶样凝固。

  • [单选题]评价血液葡萄糖水平测定时,下列各项中错误的是:
  • 毛细血管内葡萄糖浓度低于静脉血葡萄糖浓度

  • 解析:餐后血糖升高,静脉血糖<毛细血管血糖<动脉血糖,所以如果不是特殊试验,血糖测定必须为清晨空腹静脉取血。

  • 考试宝典
    推荐下载科目: 肿瘤外科(正高) 放射卫生(正高) 核医学(正高) 核医学技术(正高) 神经内科学(副高) 口腔颌面外科学(副高) 妇产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30)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26) 心电学技术中级职称(代码:387) 核医学技师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