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男性,56岁,因门脉高压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而行脾切除、脾肾静脉分流术,术后卧位是
正确答案 :E
制动平卧位
解析:门脉高压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而行脾切除、脾肾静脉分流术,术后卧位是制动平卧位,防出血
[单选题]早期滑膜结核与风湿性关节炎最可靠的鉴别诊断是
正确答案 :D
经组织切片检查
解析:早期滑膜结核与类风湿关节炎均可有血沉增快,早期类风湿关节炎初发时也可表现为单关节,活组织检查是鉴别两者较可靠的方法。
[单选题]不属于心包填塞常见症状的是
正确答案 :A
心律失常
解析:心包裂口小,或被周围组织或血块所堵塞,心脏出血可引起急性心脏压塞,使心脏舒张受限,腔静脉回心血流受阻和心排血量减少。心脏压塞有利于减少心脏出血,患者生存机会反而较有出血但无心脏压塞者为多,然而,如不及时解除,则很快导致循环衰竭。Beck三联症即静脉压升高、心搏微弱血压下降、心音遥远,是典型的心包压塞综合征。
[单选题]人体试验的医学道德原则之一是
正确答案 :D
随机对照原则
[单选题]心跳、呼吸骤停的初期复苏内容是
正确答案 :C
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
解析:对心跳、呼吸骤停病人早期应该采取的措施包括开放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胸外心脏按压。
[单选题]骨盆骨折合并尿道损伤和休克时,处理顺序应是
正确答案 :C
抗休克、处理尿道损伤、骨盆牵引固定
解析:骨盆骨折合并尿道损伤和休克时,处理顺序应抗休克、处理尿道损伤、骨盆牵引固定
[单选题]硬膜外注射吗啡用于术后镇痛时,常用的一次剂量是
正确答案 :B
2mg
解析:氯胺酮与吗啡配伍用于硬膜外腔术后镇痛能延长镇痛时间,氯胺酮1.2mg/kg加吗啡2mg是较为适宜的剂量。
[单选题]最常见的乳癌症状是
正确答案 :C
无痛性肿块
解析:早期表现为患侧乳房出现无痛、单发的小肿块,多位于乳房的外上象限,肿块质硬,表面不光滑,边缘不整齐,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乳房内不易被推动。
[单选题]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不包括
正确答案 :B
母婴同室
解析:医院感染包括: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7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新生儿经母体产道时获得的感染,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虫病、水痘等;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母婴同室不属于医院感染危险因素。
[多选题]关于阿片类药物剂量滴定的TIME原则,叙述正确的有
正确答案 :ABE
绝大多数癌痛患者初次使用吗啡剂量为30~60mg
相当一部分癌痛患者需通过调整初次剂量方能达到满意的镇痛效果
阿片类镇痛药物剂量的调整没有极限,遵从循序渐进的原则,只要镇痛效果大于不良反应,就可以加量
解析:阿片类药物剂量滴定采用TIME原则,具体步骤如下。
①确定初始剂量(titrate,T):绝大多数癌痛患者初次使用吗啡剂量为30~60mg,根据具体情况调节。速效吗啡给药方法为每4小时1次,每次5~10mg,建议用药时间为每日6:00,10:00,14:00,18:00,22:00。为了避免夜间用药不便,以及能够达到持续控制疼痛的效果,建议将末次用药增量50%~100%。吗啡控释制剂常规为每12小时给药1次,每次10~30mg。
②增加每日剂量(increase,I):临床试验显示,相当一部分癌痛患者需通过调整初始剂量方能达到满意的镇痛效果。若不能达到理想疗效,应根据需要每24小时调整1次。部分患者甚至需数天的调整才能达到稳定剂量。初始增加幅度可为前次剂量的50%~100%,之后应该为25%~33%。
③处理爆发痛(manage,M):爆发痛出现时应该使用速效吗啡来处理,剂量为前次用量的25%~33%。
④提高单次用药剂量(elevate,E):当患者疼痛控制不理想时,次日应该提高每日用药剂量,将前24h基础用药量加上处理爆发痛所用的剂量,分布到后24h的每次给药中去。通常,通过增加每次给药剂量而非给药频率来实现,尤其是控缓释制剂。
查看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