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主动修缮两家共用的围墙
题目:下列行为中,构成无因管理的是 ( )。
解析:解析:无因管理是指没有法定或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而进行管理或者服务的法律事实。其构成要件包括:管理他人事务;为避免他人利益损失而管理;无法律上的义务。A项中由于把他人耕牛当作自家所有,在主观上没有为他人利益管理的意思,故不符合。C项中招待朋友的客人属于不发生民事法律后果的一般性生活事务,也不符合。D项中保安有抓小偷的义务,也不符合无因管理的构成要件。故答案为B。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多选题]在刑罚执行过程中,对于具有下列表现的犯罪分子,可以减刑( )。
悔改表现
立功表现
解析:BC
[多选题]偷税罪的主体包括( )。
纳税人
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
扣缴义务人
解析:解析:偷税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其中,纳税人包括按照法律规定有义务向国家纳税的个人和企事业单位;扣缴义务人包括根据法律规定负有代扣代缴义务的单位和个人。税务机关显然不可能成为偷税罪的主体。
[单选题]纪某因运输毒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7年,刑满释放后的第7年,经不住朋友的再三恳求,帮助朋友贩卖了30克毒品。纪某的行为( )。
定贩卖毒品罪,加重处罚
解析:解析:参见《刑法》第356条的规定。根据《刑法》第65条的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5年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纪某前后两罪的间隔时间已经超过5年,因此,不成立累犯。选项B、C中的“惯犯”和“再犯”均不是刑法典中界定的法律术语,惯犯在罪数理论中的一个概念,是指以某种犯罪为常业,或者以犯罪所得为主要生活来源或者挥霍来源,在较长时间内反复实施同一种或者几种犯罪的罪数形态。
[单选题]甲得知乙在贩卖毒品,于是冒充缉毒警察,用手铐将乙铐在水管上,拿走毒品。之后,甲将这批毒品贩卖出去。甲的行为应( )。
以抢劫罪和贩卖毒品罪数罪并罚
解析:解析:甲所实施的行为包括两个行为,前一个行为系抢劫毒品行为,构成抢劫罪,后一行为为贩卖毒品行为,构成贩卖毒品罪。由于后一个行为并不是前一行为的必然延续的阶段,不可吸收为一罪。甲的行为应以抢劫罪、贩卖毒品罪数罪并罚。
[单选题]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对( )承担刑事责任。
投放危险物质罪
解析:解析:根据《刑法》第17条第2款的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仅在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时,才承担刑事责任。如果犯的是这8种以外的罪,则不负刑事责任。
[单选题]下列关于守法与道德的关系,说法错误的是
在正常的社会环境中,道德水平的高低与守法的自觉性没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