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BCDE
腹围 体重 24小时出入量 血电解质 水肿的消退情况
题目:
患者男性,33岁,因"乏力2个月,腹胀、少尿半个月"入院。患者于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伴低热,自服感冒药后未见好转;半月前出现腹胀,尿量减少,每日尿量约500ml。行血常规、肝功能检查,提示三系细胞减少,血清白蛋白32g/L,白球比例倒置,转氨酶升高,乙肝小三阳,腹腔积液白蛋白2g/L。患者20年前曾患乙肝,无烟酒嗜好。门诊以"肝硬化腹腔积液"收入院。
解析:螺内酯是常用的保钾利尿剂,呋塞米是排钾利尿剂,两者合用可降低电解质紊乱的风险,但仍需密切监测。该患者使用的是大剂量利尿剂,应防止利尿过快引起电解质紊乱,需严密监测腹围、体重、出入量及水肿的消退情况,以便及时调整用药,预防并发症。故此题A、B、C、D、E选项正确。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脐静脉插管后导管末端应位于
下腔静腔
解析:用血管钳将脐带拉直,导管前端与脐静脉对齐,旋转缓缓插入,插至脐轮时把脐带拉向下腹壁倾斜成50°左右,导管向患儿头方向插入,如遇有阻力,不能强行插入,应稍退出2cm,再插入,以免穿透血管壁。床边X线定位确定导管位置,导管末端应在下腔静脉(膈上1cm)处。
[单选题]流行性出血热继发感染易发生于
少尿期和多尿期
[单选题]胎头吸引术产妇采取的卧位为
膀胱截石位
[多选题]大面积烧伤患者抗休克治疗常用液体有( )。
血浆
平衡盐溶液
碳酸氢钠等渗盐水
中分子右旋糖酐
解析:补液种类:胶体液和电解质液的比例为1:2,大面积深度烧伤者与小儿烧伤其比例可改为1:1。胶体液首选血浆,紧急抢救时可用中分子右旋糖酐,但总用量不宜超过1000ml,Ⅲ度烧伤病人可适量输全血。电解质溶液首选平衡盐液,并适当补充碳酸氢钠溶液。生理需要量一般用5%~10%葡萄糖注射液。因此ABCD选项正确。
[单选题]女性,58岁,因患癌症行放射治疗。下列预防口腔黏膜反应的措施中,错误的是
黏膜溃烂时,多用温热水漱口
[单选题]艾滋病最主要的预防措施是( )。
切断传播途径
解析:艾滋病的预防:1.切断感染源;2.切断传播途径;3.保护易感人群。其中预防主要是从切断传播途径入手。因此A选项正确。
[单选题]小儿腰椎穿刺的位置应为
3~4腰椎间隙
解析:小儿脊髓成人脊髓的1/4~1/5,脊髓的发育与运动发展的功能相平行,随着年龄的增长,脊髓加长增重,胎儿时脊髓的末端在第二腰椎下缘,新生儿时达第3腰椎水平,随年龄增长,4岁时达1腰椎上缘。所以腰椎穿刺时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