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
技术规范上升为法律后,称为技术法规
题目:关于技术法规的表述,正确的是( )。
解析:解析:规范分为社会规范和技术规范。其中,技术规范是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当然,作为社会规范之一的法,有时也吸纳部分的技术规范,但这并不改变法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属性。当技术规范成为技术法规之后,就带有国家的意志性,同时,通过规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来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故A项正确,BCD错误。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多选题]处断的一罪包括______。
吸收犯
牵连犯
连续犯
解析:解析:根据我国刑法理论,处断一罪包括连续犯、牵连犯和吸收犯,结果加重犯属于实质的一罪。
[多选题]根据我国《宪法》和《选举法》的规定,享有选举权的基本条件是(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未被剥夺政治权利
年满18周岁
解析:解析:根据我国《宪法》和《选举法》的规定,在我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基本条件有:一是具有中国国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二是年满18周岁;三是依法享有政治权利。
[多选题]下列犯罪中,要求客观方面具有利用职务便利的有( )。
职务侵占罪
贪污罪
挪用特定款物罪
解析:解析:侵占不需要利用职务之便。
[多选题]刑法有广义刑法与狭义刑法之分。广义的刑法包括( )。
刑法典
刑法修正案
单行刑法
附属刑法
解析:解析:广义刑法是指规定犯罪与刑罚的一切形式的法律规范,其中包括刑法典,同时还包括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的形式。刑法修正案是针对某些刑法条文作出的修改补充法案,也是规定犯罪与刑罚的法律规范。因而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BCD。
[单选题]不适宜分割的遗产,不能采取的继承遗产分割方法是( )。
实物分割
解析:解析:考查要点是遗产的分割办法。遗产的分割办法有4种:(1)实物分割。当遗产为可分物时,可以采取实物分割的办法分割遗产。(2)变价分割。当遗产为不可分物,或者继承人都不愿意取得此遗产时,可以将该遗产变卖,对所得价金进行分割。(3)作价补偿。当遗产为不可分物时,如果继承人中有人愿意取得该遗产,则由此继承人取得该遗产的所有权,并由此继承人按照其他继承人应继承部分的比例,分别补偿相应的价金。(4)保留共有。当遗产不宜分割时,如继承人愿意继续保持遗产共有的状况的,可以采取此办法。可见,不可分物属于不宜分割的遗产,该遗产不能采取实物分割的办法。因此,D项是正确答案,排除A项、B项和C项。
[多选题]“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要求( )。
任何合法权利受到侵犯的公民都应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
对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必须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解析:解析: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指公民应当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任何合法权利受到侵害的公民都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对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这只是认定公民在权利能力上一律平等,并不能认为公民享有的权利和义务都相同,故A、C项错误。
[单选题]甲于2003年6月与乙合谋共同诈骗李某30000元,甲乙平分各得15000元。在审查本案期间,甲主动交待曾在 1997年3月间诈骗张某4000元的犯罪事实。在处罚甲诈骗罪时其犯罪金额应为 ( )。
30000元
解析:解析:甲于1997年诈骗4000元,根据刑法第266条的规定最高刑为3年有期徒刑,但是到2003年甲主动交待该诈骗行为时已经经过了6年,超过了追诉时效,不应再追究刑事责任。甲与乙共同诈骗 30000元,因为是共同实施的诈骗行为,双方的诈骗金额都应该认定为30000元,虽然后来分赃时双方平分,但是不影响诈骗金额的认定。因此应该选B。
[单选题]债发生最常见的根据是( )。
合同
解析:解析:债的发生原因有:合同、无因管理、不当得利、侵权行为。其中最常见的、最普遍的是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