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O抗原有两相,第一相为特异性抗原;第二相为共同抗原
题目:男性,41岁,因发热、不适就诊,肥达反应结果为O抗体效价增高,而H抗体效价未增高,根据临床表现及相关资料初步诊断为肠热症。
解析:1.标本采集根据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标本进行分离与培养。肠热症的第1、2周采血液,第2、3周采粪便与尿液。整个病程中骨髓分离细菌阳性率较高。
2.沙门菌H抗原有两相,第一相为特异性抗原,用a、b、c……表示;第二相为共同抗原,用1、2、3……表示。
3.导致肠热症的伤寒和副伤寒沙门菌只有侵袭力、内毒素,没有肠毒素。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关于肝素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是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理想的抗凝剂
解析:肝素的抗凝机制为可加强抗凝血酶Ⅲ(AT-Ⅲ)灭活丝氨酸蛋白酶,从而具有阻止凝血酶形成,对抗凝血酶和阻止血小板聚集等多种作用。尽管肝素可以保持红细胞的自然形态,但由于其常可引起白细胞聚集并可使涂片在罗氏染色时产生蓝色背景,因此肝素抗凝血不适合血液学一般检查。肝素是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理想的抗凝剂。
[单选题]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2型,核仁最重要的特点是
清楚,一个或多个
解析: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2型核仁最主要特点是清楚,一个或多个。
[单选题]下列关于白血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急性白血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都比正常人增高
解析:我国急性白血病多于慢性白血病。急性白血病时,大多数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数增多,部分患者白细胞数正常或减少,红细胞和血小板进行性减少;骨髓增生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白血病性原始细胞≥30%,可出现白血病“裂孔”现象;正常幼红细胞(除M6外)和巨核细胞(除M7外)减少。
[单选题]在粒细胞成熟过程中,最先含有特异性颗粒的是
中幼粒细胞
解析:在粒细胞成熟过程中,最先含有特异性颗粒的是中幼粒细胞。
[单选题]下列细胞因子中对早期造血干细胞起正向调控作用的是
干细胞因子(SCF)
解析:人们把参与造血正向调控的因子分为两类,主要作用于早期造血干细胞的早期造血因子,包括SCF、FL、IL-3等;作用于后阶段的晚期造血因子,包括G-CSF、GM-CSF、TPO、EPO等。
[单选题]人感染布鲁菌后,临床治疗的首选用药是
强力霉素
解析:临床治疗布鲁菌病首选多西环素(强力霉素),次选复方磺胺;由于病程长,用药时间需4~6周。
[单选题]检查蛲虫病首选方法是
肛门拭子法
解析:检查蛲虫时首选方法是肛门拭子法,需要用透明薄膜拭子或棉拭子于清晨排便前拭取肛门四周,并立即镜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