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CD
一个法律条文可以表达多个法律规则 有些法律条文不表达法律规则 一个法律规则可以体现于一个法律条文中
题目:下列关于法律规则与法律条文关系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有( )。
解析:BCD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宗教信仰自由在法律上属于
精神自由的范畴
[单选题]我国刑罚适用的对象是( )。
犯罪的人
[多选题]甲与乙订立一房屋买卖合同,规定如果甲今年年底出国,甲就把房屋卖给乙。当事人在该民事法律行为中约定的条件是( )。
肯定条件
延缓条件
解析:解析:所谓肯定条件,是指以约定事实的发生作为条件内容;否定条件是以约定事实的不发生作为条件内容;延缓条件是指民事法律行为在成立时暂不生效,而当所附条件成就时才引起民事法律行为生效的条件;解除条件是指民事法律行为自成立时生效,在所附条件成就时失效的条件。甲与乙以“甲今年年底之前能够出国”为条件内容,因此属于肯定条件;甲与乙约定如甲出国,甲就把房屋卖给乙,即条件成就时,合同生效,因此属于延缓条件。BD是错误的,只有AC为正确答案。
[多选题]下列犯罪中,可以由单位构成的有( )。
集资诈骗罪
保险诈骗罪
解析:解析:参见《刑法》第192条、第193条、第196条、第198条的规定。1979年《刑法》第151条、第152条只规定了普通诈骗罪,1997年新刑法将集资诈骗罪(第192条)、贷款诈骗罪(第193条)、票据诈骗罪(第194条第1款)、金融凭证诈骗罪(第194条第2款)、信用证诈骗罪(第195条)、信用卡诈骗罪(第196条)、有价证券诈骗罪(第197条)、保险诈骗罪(第198条)、骗取出口退税罪(第204条第1款)以及合同诈骗罪(第224条)这些特定领域内的以特定的欺骗方法进行的诈骗活动从普通诈骗罪中分离出来,使之与普通诈骗罪形成了一般与特殊的关系。掌握诈骗类犯罪应当注意以下几点:(1)熟记九种特殊类型的诈骗罪名。因为诈骗罪与特殊类型的诈骗罪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只有明确特殊诈骗罪的类型,在分析案例时才能准确判断是否属于(普通)诈骗罪。(2)普通诈骗罪的犯罪主体为自然人,特殊类型诈骗犯罪中只有贷款诈骗罪和信用卡诈骗罪的犯罪主体限于自然人,其他犯罪主体均包括单位和自然人。(3)从法条上看,九种诈骗类犯罪的主观方面有些明确写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例如,《刑法》第193条的贷款诈骗罪;有些却没写,例如,《刑法》第196条的信用卡诈骗罪。但是,依据《指南》的观点,上述所有的诈骗类犯罪在主观方面都要求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4)关于法定刑方面,要注意普通诈骗罪的最高法定刑为无期徒刑,特殊类型诈骗罪中的集资诈骗罪、票据诈骗罪、金融凭证诈骗罪和信用证诈骗罪的最高法定刑为死刑。(5)重点掌握诈骗罪、集资诈骗罪、信用卡诈骗罪、保险诈骗罪、合同诈骗罪。
[单选题]下列物权中,属于担保物权的是( )。
留置权
[单选题]法之所以具有预测作用,是因为法具有( )。
规范性的特点
解析:解析:正因为法具有了规范性,具有确定性、明确性,因而人们可以依此对自己未来的行为作出事先预测。
[单选题]刑法的体系是指( )。
刑法的组成和结构
解析:解析:刑法的体系是指刑法的组成和结构,刑法的整体框架包括总则,分则,附则三个部分。
[单选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受( )的监督。
原选举单位
解析:解析:考查要点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我国现行《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受原选举单位的监督。原选举单位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罢免本单位选出的代表。因此,A项是正确的;B项、C项、D项是错误的。
[单选题]人们实际上按照法律规定的行为模式去行为,法律被人们实际遵守、执行或适用,在法学上称为( )。
法律实效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法的实效的概念,它不同于法的实施,前者强调法的实施结果之状态,后者仅强调实施过程和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