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2 分34秒
题目:39 ,一列长为 280米的火车,速度为 20米/秒,经过2800米的大桥,火车完全通过这座大桥需多少时间?
解析:需要(2800 + 280 ) ÷20 = 154 秒=2分34秒。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下列不属于限制竞争行为的是( )。
某县电影院进行有奖看电影,最高奖是一辆八千元的摩托车
解析:ABC三项都是属于限制竞争的行为。D项因资金金额已超过五千元,属于有奖销售的禁止情况。
[单选题]两列对开的列车相遇,第一列车的车速为10 米/秒,第二列车的车速为 12.5 米/秒,第二列车上的旅客发现第一列车在旁边开过时共用了 6 秒,则第一列车的长度为多少米?( )
135
[单选题]2003年福建出口额与上海相比( )。
少
解析:2003年福建出口额为636÷(1+42.78%)≈445.4百万美元,上海的为688÷(1+14.59%)≈600.4百万美元。故选B
[单选题]作家有三种死法,一日自然的死,二日痛苦的死,三日快乐的死。快乐的死亡却很快乐,不仅他自己感到快乐,别人看来也很快乐。昨天看见他大会上作报告,下面掌声如雷;今天又看见他参加宴会,为这为那地频频举杯。昨天看见他在高朋中大发议论,语惊四座;今天又看见他在那些开不完的座谈会上重复昨天的意见。昨天看见他在北京的街头;今天又看见他飞到了广州??只是看不到或很少看到他的作品发表在哪里。
对快乐的死亡非常蔑视
解析:67.B[解析]由原文“只是看不到或很少看到他的作品发表在哪里”可知,作者对快乐的死是持否定态度的,故B项正确。A项错误,因为只有适当的社会活动才可以活跃思想。D项在文中没有提及。
[单选题]下列历史事件时间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
齐桓公称霸一商鞅变法一秦统一天下
解析:84.C[解析]A选项中,文景之治是西汉初年,司马迁处于西汉盛世,王莽篡权是西汉末,故其排序错误;B选项中杯酒释兵权是赵匡胤实施的,他是北宋开国皇帝,王安石变法发生在北宋中期,而岳飞抗金发生在南宋,故错误;C选项中齐桓公是春秋霸主,商鞅变法是发生在战国时代的秦国,而秦始皇最后横扫六国一统天下,排列正确;D选项中玄武门之变是秦王李世民杀兄夺储,处于唐初,安史之乱发生在公元755年,是唐朝由胜转衰的标志,正值唐朝中期,而黄巢起义发生在唐朝末年,排列错误。故本题正确选项为C
[单选题]:成本0.25元的纽扣1200个,如果按40%的利润定价出售,当卖出80%后,剩下的纽扣降价出售,结果获得的利润是预定的86%,剩下纽扣的出售价格是原定价的百分之几?()
80%
解析:0.25×40%×1200×80%=96(元)……卖出80%后的获利
0.25×40%×1200×86%=103.2(元)……按86%卖获利
(103.2-96)÷(1200×20%)=0.03(元)……剩下的每个纽扣应获利
故得(0.25+0.03)÷〔0.25×(1+40%)〕=80%。
[单选题]曾有媒体报道,某大学将五十四名正副教授“正式解聘”,并对这一所谓教授“下课”事件欢欣鼓舞,理由是我国实质上的“终身教授”制度形同大锅饭,一来“导致高校冗员众多”,二来致使教授不思进取,
教授应该是大学的主人,解聘教授不利于大学学术的发展
[单选题]:下列最能取代画横线词语的是()。 我们必须始终坚定不移地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毫不动摇 D. 不屈不挠
解析:“坚定不移”与“毫不动摇”意义相近,都表示态度、行动坚定不移,故可替换。“不屈不挠”表示意志坚定,不屈从外来压力。“不折不扣”表示完整地做某事,不打折扣,用在这里显然不合适,故正确答案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