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25~29 $amp;>amp;>amp;>amp;>amp;$gt;

题目:假设该省城镇就业人口占全省总就业人口的五分之二,且两者各年龄段就业人口平均分配,则城镇哪个年龄段的失业人员人数最接近全省30一34岁年龄段失业人数?( )

解析:设全省就业人口为l,则城镇就业人口为0.4,全省30~34岁年龄段失业率是5.O4%,则失业人数是0.0504,所以符合题意的城镇失业人口年龄段的失业率应该是0.0504÷0.4×100%≈12.6%,该失业率最接近25~29岁年龄段城镇人口失业率。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海洋植物在预防全球变暖方面大有潜力。它们每年可从大气中吸收20亿吨二氧化碳。其中,红树林、盐沼地和海草床存储了海底埋藏的碳的一半,其每年可存储16.5亿吨二氧化碳,几乎占全球交通排放的二氧化碳的一半,成为地球上最密集的碳储存器。但是,这些海洋植物的生存环境却岌岌可危,它们的栖息地正以每年7%的速度丧失。按照这种趋势,这些海洋生态系统可能在几十年内大规模消失。
  • 要应对全球变暖.有必要加强对海洋植物栖息地的保护

  • 解析:文段主要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海洋植物的固碳功能;二是海洋植物的生存环境亟待保护。C项完整地概括了两层含义,符合题意。

  • [单选题]既是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同时也是公民的基本义务的是( )。
  • 劳动权

  • 解析:A《宪法》第42条第1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 [单选题]特别法是指( ).
  • 在一国的特定地区、特定时期或者对特定事件、特定公民有效的法律

  • 解析:特别法是指针对特定人、特定事、特定地区、特定时间有效的法律。

  • [单选题]青年学生是时代的先锋,民族的骄子。下列史实最能反映他们为了民族利益挺身而出,站在社会潮流浪尖的是( )。
  • 五四运动

  • 解析:五四运动最早是由青年学生发起的,后面发展为工人阶级参与并成为运动后期的主力军,因此选C。

  • [多选题]下列刑罚创设于明代的有( ).
  • 枭令

    枷号

    枷项发遣

  • 解析:明代刑罚手段异常残酷,除承用宋以来的凌迟、刺配外,还创制了枭令、枷号、枷项发遣等酷刑。

  • [单选题]以下行为中属于民事法律行为的是( )。
  • 甲和乙签订合同的行为

  • 解析:民事法律行为是公民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义务的合法行为。侵权行为是民事主体违反民事义务,侵害他人合法权益,依法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AD为侵权行为,是违法行为;B项不能产生民事法律后果;只有C是正确答案。

  • [单选题]陈某死亡时,遗产由其母甲、妻乙和两个孩子丁、丙继承,但是乙已经怀孕,为胎儿保留继承份额2万元。胎儿出生后死亡,该2万元应当怎样处理( )。
  • 应由乙继承

  • 解析:为胎儿保留的遗产份额,如胎儿出生后死亡的,由其继承人继承;如胎儿出生时就是死体的,由被继承人的继承人继承。

  • [单选题]甲伪造了一份乙向甲借款24万元的借据,并仿冒乙的签名,用私刻的乙的印章在借据上盖章,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乙偿还借款24万元,并向法院提供了该伪造的借据及其复印件,法院据此判决乙向甲偿还“借款”24万元。乙不服,提起申诉,最终查明上述借据及附件均系甲伪造,乙根本没有向甲借款。甲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 )
  • 伪造证据,妨害民事诉讼行为,不构成犯罪

  • 解析: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关于通过伪造证据骗取法院民事裁判占有他人财物的行为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答复》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伪造证据骗取法院民事裁判占有他人财物的行为,所侵害的主要是人民法院正常的审判活动,可以由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作出处理,不宜以诈骗罪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如果行为人伪造证据时,实施了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印章的行为,构成犯罪的,应当依照《刑法》第280条第2款的规定,以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印章罪追究刑事责任;如果行为人有指使他人作伪证行为,构成犯罪的应当依照《刑法》第307条第1款的规定,以妨害作证罪追究刑事责任。因此,甲的行为是伪造证据, 妨害民事诉讼行为,不构成犯罪。

  • [单选题]李某将与其有私仇的王某打昏在地后逃跑,此时张某路过,见王某不省人事,遂将其所戴手表、钱物偷走。本案中( )。
  • 李某构成故意伤害罪,张某构成盗窃罪

  • 解析:本题既考查对共同犯罪的理解,又考查盗窃罪与抢劫罪的区别。首先二者不构成共同犯罪,因为二人虽然都实施了犯罪行为,但他们没有共同的犯罪故意,也没有共同的犯罪行为,而是分别进行的,不符合共同犯罪的构成要件。盗窃罪与抢劫罪区别的关键是犯罪手段不同,前者是秘密窃取,后者是采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劫取他人财物。张某的行为显然是秘密窃取,符合盗窃罪的特征。

  • 推荐下载科目: 警察招考 政法干警 事业单位 农村信用社 选调生 国家电网 执法资格 事业单位工勤人员 环保局考试 军队文职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