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E

麻疹综合征

题目:汉坦病毒可引起人类的疾病不包括

解析:汉坦病毒可引起人类的疾病主要有汉坦病毒肺综合征、流行性肾病、流行性出血热和肾综合征出血热等。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奶中所含的碳水化合物为
  • 乳糖


  • [单选题]目前建议的最佳运动模式为
  • 每周3~5天,每天3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


  • [单选题]在血糖筛检工作中,若将某血糖检验方法的异常标准分别定为>160mg/100ml和130mg/100ml时,这意味着
  • 采用前一标准时试验的特异度较采用后一标准时更高


  • [单选题]与队列研究相比,在疾病病因研究中病例对照研究的最大缺陷是
  • 确定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联可能有偏差


  • [单选题]HIV中与CD4分子结合而进入靶细胞的成分是
  • gp120

  • 解析:HIV包膜上有外膜蛋白gp120和穿膜蛋白gp4.1,是HIV与宿主细胞受体结合位点和主要中和位点。膜抗原gp120与CD4+T细胞膜上的CD4分子结合才能使HIV进入靶细胞CD4+T淋巴细胞。

  • [单选题]鉴别流脑和其他化脓性脑膜炎最有价值的指标是
  • 皮肤出现瘀点和瘀斑

  • 解析:其他细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皮肤很少出现瘀点和瘀斑。

  • [单选题]R×C表检验对理论值太小的处理方法最好选用
  • 增加样本含量以增大理论频数


  • [单选题]有关混杂因素和混杂偏倚的说法正确的是
  • 在分析阶段控制混杂的方法多采用多元分析,不仅能分析暴露因素的效应也能估计混杂因素的效应

  • 解析:本题考点为混杂偏倚产生的原因及效应。混杂偏倚是混杂因素在比较组间分布不均时产生的。在设计阶段认识到混杂因素,通过限制、匹配、随机化等方法加以控制则可以避免混杂偏倚,故A不正确。混杂因素不是特定的某些因素,也不是绝对的概念。而是可能与研究结局相关的因素,只是在研究中不再关注这类因素的效应。因此B、E不正确。若暴露因素与结局存在直接关联和间接关联的因果联结方式,则混杂因素引起的间接关联会歪曲直接关联的效应,因此C不正确。多元分析的原理即是控制了其他因素的变化后,其中一个因素变化一个单位引起结局变量变化的大小。因此,在多元分析模型中,纳入模型的自变量(暴露因素或混杂因素)的效应均能估计出来,D正确。

  • [单选题]下列关于Kaplan—Meier法适用范围的叙述,正确的是
  • 适用于小样本或大样本未按时间分组资料

  • 解析:有具体生存时间的随访资料即为未按时间分组资料,此类资料无论是小样本还是大样本均可采用Kaplan-Meier法估计生存率及其标准误,故选项E正确。当样本含量较大时,常转换成时间分组资料后再进行分析。

  • 考试宝典
    推荐下载科目: 皮肤与性病学(正高)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免疫(副高) 儿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32) 中医内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15) 临床执业医师 临床助理医师实践技能 住院医师规培(医学影像) 中医临床三基(医师) 核医学医师 内科主治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