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于光晕和光渗产生的模糊属于几何模糊
移动模糊
物体吸收模糊
增感屏产生的模糊#
冲洗加工产生的模糊D。光晕是吸收了X线的荧光粒子发出的光,通过增感屏表面等反射而产生;光渗是接受X线的荧光体粒子散射而产生。
- 腰椎椎间盘CT扫描的层厚/层距通常为10ram/10mm
8mm/8mm
5mm/5mm
3~5mm/3~5mm#
1mm/1mmD。腰椎间盘可选管电流225mA,层厚、层距3~5mm,逐层连续扫描。根据病变的好发部位,较多进行腰3~4,腰4~5,腰 5~骶1椎间盘扫描
- 心血管系统的构成,不包括心脏
动脉
静脉
淋巴管#
毛细血管D。心血管系统由心脏、动脉、静脉、毛细血管构成。
- X线高压装置输出单相全波整流系数为0.74#
0.9
0.95
1.0
1.2
- 关于散射线含有率的概念,错误的是随管电压的升高而加大
80~90kV以上时,散射线含有率趋向平稳
与散射线的散射角无关#
随体厚的增加而增加
30cm×30cm的照射野时达到了饱和C。原发射线能量越大,所产生的散射线光子的散
- X线照片形成要素不包括照片锐利度
照片对比度
照片感度#
照片密度
照片放大与变形
- 关于过敏反应及其处置的叙述,错误的是重度反应时出现休克
轻度反应一般不需要治疗
呼吸困难时应立即停药
碘化钠中毒时可继续进行造影#
循环系统衰竭时皮下注射0.5~1ml1‰肾上腺素D。应立即停止造影,进行抢救。
- 关于X线照片质量客观评价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MTF——调制传递函数
LSF——点扩散函数#
WS——维纳频谱
ACF——自相关函数
DQE——量子检出效率B。LSF是线扩散函数。
- 影像增强器的增益中包括缩小增益#
功率增益
放大增益
电压增益
电流增益A。由缩小增益和流量增益形成。
- 对物质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物质由分子组成
分子由原子组成
原子由核及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中子及质子组成
原子核围绕着电子轨道旋转#E。电子沿一定的轨道绕核旋转。
- 静脉肾盂造影全尿路摄影的中心线的射入点是剑突
肚脐与剑突连线中点#
剑突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
髂前上棘连线中点
髂骨棘水平B。静脉肾盂造影全尿路摄影的中心线的射入点是肚脐与剑突连线中点,相当于第1腰椎水平。
- 照片密度与管电压n次方成正比,n=4对应的管电压是40kV#
60kV
80kV
100kV
120kVA。计算感光效应时,管电压的变化为40~150kV时,n值的变化从4降到2,所以应选用A。
- 下列可用于静脉胆系造影的是胆影葡胺#
优维显
碘苯酯
泛影钠
碘番酸A。胆影葡胺对比剂可以静脉注入。
- 肺部CT扫描,重点观察间质性、弥漫性病变时,一般采用软组织扫描模式
高分辨率扫描模式#
重叠扫描方式
局部放大扫描
标准扫描模式B。肺部CT扫描,重点观察间质性、弥漫性病变时,一般采用高分辨率扫描模式,并改变层厚为1
- 关于对比剂的引入方法,错误的是静脉肾盂造影——通过生理排泄法显影
消化道钡餐检查——通过直接引入法显影
静脉胆道造影——经静脉直接到达胆系显影#
经皮穿刺肝胆系造影——直接引入法显影
口服胆囊造影——通过生理排泄法显
- 下列哪种疾病所致的心脏呈“靴形”改变房间隔缺损
室间隔缺损
动脉导管未闭
法洛四联症#
主动脉缩窄D。靴形心心底部增宽,肺动脉段平直或凹陷,心尖圆隆上翘,右心室增大,见于以法洛四联症为代表的若干先天性心脏病复杂畸
- CT增强中最常用的对比剂有氧气
硫酸钡
碘油
离子型有机碘剂#
非离子型有机碘剂#DE。CT对比剂可分为阳性和阴性对比剂两大类。阳性对比剂多数为水溶性,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离子型对比剂,另一种是非离子型对比剂。
- X线胶片所用的感光物质是溴化银#
碘化银#
氟化银
硝酸银
氯化银#ABE。X线胶片中含有的卤化银,是一种具有感光性能的物质。其中氯化银、溴化银、碘化银都应用于感光材料,只有氟化银因极易溶于水,故实际上不能应用。
- 关于像素的叙述,正确的是像素就是体素
计算机图像处理方法中,图像的一个基本单元#
图像重建中的一个容积素
探测器阵列中的一个单元
图像灰阶标尺中的一个刻度B。像素是计算机图像处理方法中,图像的一个基本单元。
- 正确的照片冲洗(水洗)处理程序是显影—定影—冰洗—干燥
显影—水洗—定影—干燥
显影—中间处理(漂洗)—定影—水洗—干燥#
显影—中间处理—定影—干燥
显影—冰洗定影—中间处理—干燥C。正确的照片冲洗(水洗)处理程序是显影—中间
- X线诊断机房主防护的铅当量应不小于2mm Pb#
1.5mm Pb
1mm Pb
0.5mm Pb
0.1mm PbA。《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中规定,初级防护主主防护层有2mm铅当量的防护厚度。
- 有关荧光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是在物质内部进行能量转换
荧光现象不伴有物质变化
通过荧光体来获得荧光现象
荧光是向单方向发射的#
荧光体颗粒大,发光效率高D。增感屏中荧光体的涂布有一定厚度,使得X线光子在荧光体层
- 与X线产生条件无关的是电子源
高真空
管套结构#
高速电子的产生
电子的骤然减速
- 泌尿系造影检查不包括逆行肾盂造影
膀胱及尿道造影
腹膜后充气造影
髂总动脉造影#
肾动脉造影D。泌尿系造影检查常规包括:静脉肾盂造影、逆行肾盂造影、膀胱造影、尿道造影、腹膜后充气造影、腹主动脉和肾动脉造影等
- 关于对比剂的叙述,错误的是用以形成人工对比
能显示组织器官的形态
有阴性及阳性两类对比剂
非离子型对比剂毒性较大#
与周围组织器官能形成密度差别D。非离子型对比剂比离子型对比剂的毒性较小。
- 病变与周围组织密度接近,为突出病变,CT窗的调整应为适当调大窗宽
适当调窄窗宽#
适当调高窗位
窗宽、窗位同时调高
窗宽、窗位同时调低B。适当调窄窗宽。
- 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以X线为示踪剂#
示踪技术灵敏度高
示踪技术有一定的放射性
用射线探测仪器探测其行踪
核医学诊断技术基于示踪技术A。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是以放射性核素或标记化合物为示踪剂。
- 不用任何导管,将对比剂直接注入检查部位的造影是静脉肾盂造影
逆行肾盂造影
膀胱造影
男性尿道造影#
肾动脉造影D。只有男性尿道造影不用任何导管。将对比剂直接注入检查部位,其他有的肾排泄,有的需导管、尿管等。
- 层厚大于层间距的扫描称为重叠扫描#
薄层扫描
夹层扫描
超薄层扫描
高分辨率扫描A。层距小于层厚使相邻的扫描层面之间有部分重叠的扫描方法,层厚小于 5mm的扫描方法。
- 下列不属于内分泌腺的是()甲状腺
肾上腺
垂体
松果体
唾液腺#唾液腺是口腔内的腺体,不属于内分泌腺。
- 在膝关节前后位片上,不能显示的组织结构是髌骨
关节间隙
籽骨
骨骺
半月板#
- 静脉胆囊造影应用的对比剂是碘番酸
碘阿芬酸
胆影葡胺#
泛影葡胺
欧乃派克C。静脉胆囊造影应用的对比剂有泛影葡胺和胆影钠。
- 散射线对像质影响最大的是()密度
对比度#
颗粒度
失真度
模糊度由于散射线所致的照片对比度的损失,是摄影技术中不可避免的复杂问题。怎样抑制散射线的发生及如何消除散射线,是X线摄影学上的重要问题。
- 某部位80kVp、40mAs、FFD=200cm获密度适当照片。若管电压不变,照射量改为10mAs,摄影距离应为50cm
75cm
100cm#
125cm
150cmC。根据公式:QN=(r2n/r20)×Q0其中管电流量为Q0,原摄影距离为r0现摄影距离为rn得出现距离100
- willis环的血管组成,不包括大脑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
脑膜中动脉#
前交通动脉
后交通动脉
- 照片某一部分出现模糊,可能是因为摄影时间长
患者移动
暗盒漏光
增感屏与胶片接触不良#
X线量不足
- 以下哪项不采用电离辐射作为成像能源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计算机X线摄影
放射性核素
磁共振成像#
X线透视D。磁共振无电离辐射。
- 髂骨、耻骨和坐骨的总称是髋骨#
髂嵴
闭孔
坐骨
髋关节A。髋骨由髂骨、耻骨和坐骨组成。
- 关于γ照相机的叙述,错误的是又称闪烁照相机
能显示血流变化
主要由5部分组成#
可以连续动态显像
能显示脏器的功能C。该仪器主要由4部分组成,即闪烁探头、电子学线路、显示记录装置和附加设备。
- 关于腰椎正位照片影像显示的叙述,错误的是椎体序列于照片正中
骨结构及骨纹理清晰
椎弓根呈对称显示#
椎间隙显示清晰
一般不显示腰大肌C。腰大肌显示于腰椎两侧,外缘由内上斜下外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