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凡考网

形成膜攻击复合体的最后一个分子是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1619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 【名词&注释】

    营养物质(nutrient)、免疫调节(immunoregulation)、白蛋白(albumin)、生物转化、荨麻疹(urticaria)、肿瘤发生(tumorigenesis)、革兰阳性菌(gram-positive bacteria)、血清蛋白(serum protein)、时间段(time quantum)、免疫监视(immune surveillance)

  • [单选题]形成膜攻击复合体的最后一个分子是

  • A. C1q
    B. C3
    C. C4
    D. C5
    E. C9

  • 查看答案&解析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 举一反三:
  • [单选题]需经特殊处理才能适于放射分析检查用的标本是
  • A. 血清
    B. 血浆
    C. 骨髓液
    D. 组织
    E. 尿液

  • [单选题]感染志贺菌后,导致早期出现水样腹泻的志贺毒素的活性是( )
  • A. 神经毒性
    B. 细胞毒性
    C. 肠毒性
    D. 以上都是
    E. 以上都不是

  • [单选题]速率散射比浊法是测定单位时间内
  • A. 抗原-抗体复合物形成的最长时间段(time quantum)
    B. 抗原-抗体复合物形成的最稳定时间段(time quantum)
    C. 抗原-抗体复合物形成的最慢时间段(time quantum)
    D. 抗原-抗体复合物形成的最快时间段(time quantum)
    E. 抗原-抗体复合物形成结束的时间段(time quantum)

  • [单选题]男性,22岁。因上呼吸道感染静滴青霉素后,皮肤上见多个紫红片状改变,大小不等,不凸出皮面,按之不褪色,直径约为6mm。诊断为
  • A. 紫癜
    B. 荨麻疹
    C. 血肿
    D. 瘀点
    E. 充血性皮疹

  • [单选题]肿瘤发生的主要机制是( )
  • A. 免疫防御功能障碍
    B. 免疫监视(immune surveillance)功能障碍
    C. 免疫自稳功能障碍
    D. 免疫调节功能障碍
    E. 免疫功能亢进

  • [单选题]FITC的最大吸收波长和最大发射波长分别为
  • A. 240~250nm,360~380nm
    B. 380~390nm,450~460nm
    C. 490~495nm,520~530nm
    D. 570~575nm,595~600nm
    E. 550~560nm,620~625nm

  • [单选题]下面关于体内生物转化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对体内非营养物质的改造
    B. 使非营养物生物活性降低或消失
    C. 可使非营养物溶解度增加
    D. 使非营养物从胆汁或尿液中排出体外
    E. 结合反应主要在肾脏进行

  • [单选题]糖化血清蛋白(serum protein)的测定可以反映测定前多长时间病人的血糖控制水平
  • A. 3~4周
    B. 2~3周
    C. 2~4周
    D. 2~5周
    E. 3~5周

  • [单选题]下列哪种为革兰阳性菌(gram-positive bacteria)细胞壁的特殊成分
  • A. 脂多糖
    B. 脂质
    C. 磷壁酸
    D. 肽聚糖
    E. 脂蛋白

  • 本文链接:https://www.zhukaozhuanjia.com/download/zy773pw.html
  • 推荐阅读
    考试宝典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