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词&注释】
环境污染(environmental pollution)、大禹治水、自给自足(autarky)、如出一辙、畅通无阻(straightway)、江河湖泊(rivers and lakes)、坚忍不拔(eager tolearn)、业余爱好(hobby)、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清清楚楚
[单选题](09赤峰)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吸热的是( )
A. 水烧开后水壶嘴喷出“热气”
B. 秋天早晨,小草上霜的形成
C. 冬天,室外飘起雪花
D. 热天,从冰箱中拿出的冰,过一段时间变成了水
查看答案&解析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
[单选题]下列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
A. 拮据:手头紧,经济境况不好。
B. 惘然:心里好像失去了什么的样子。
C. 有例可援:有例句可以引用。
D. 周道如砥:课文中形容公路的平坦,畅通无阻。
[单选题]BHave a look at that funny(滑稽的) salesman(售货员). He wears a tall black hat,big white shoes and red socks. He also wears a skirt! It-s red and white. Look at his green sweater! It's so big. All the things are on sale, do you know? The hat is only 5 dollars. The skirt is 15 dollars. The sweater is 30 yuan. The shoes are 10 yuan and the socks are only two yuan.,
A. The socks are
B. ¥10
C. ¥2
D. white and red
E. white
[单选题]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A. 刘禹锡
B.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C.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D.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E.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F. 首联写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
G. 颔联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二惆怅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H. 颈联以“沉舟”“病树”作为反衬,描绘出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富于生机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无奈、惆怅与叹息。
I. 尾联写刘禹锡在朋友的热情关怀下,表示要振作起来,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表现出诗人坚忍不拔(eager tolearn)的意志。
[单选题]价格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供求关系
B. 均衡价格
C. 生产成本
D. 投资收益率
[单选题]二、(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8题。
A. 古人的环保意识
B. 环境污染或许是近代工业文明的产物,环境保护则是古往今来永恒的话题。中国古代就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很多方面都体现出古人强烈的环保意识。
C. 传说从五帝时起,国家就设置了虞、衡机构。虞、衡就是专门负责环保工作的。据史料记载,舜帝时代,为了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舜任命了九官二十二人,其中之一便是虞官伯益。伯益负责管理草木,治理山泽。这人很了不起,除了本职工作以外,还喜欢狩猎,喜欢与鸟兽打交道,谙熟鸟语兽习,把“驯养鸟兽”作为业余爱好(hobby)。到了大禹时代,伯益又协助大禹治水、开垦种植、熟化土地等。南方的水稻就是从那时开始大面积种植的。
D. 衡是虞的下设单位,它的工作比较具体,有林衡、川衡等。林衡负责巡视山林,植树造林,调拨护林人员和相关物资,还负责实施对相关人员的奖罚;川衡主要整治江河湖泊,保持水系畅通,既要抗旱,又要排涝。林衡和川衡在虞的领导和协调下,还要进行一些合作,譬如养山涵水、导流山洪等。
E. 中国古代环保法令多以诏令、礼、律、禁令等形式下达。其中诏令毫无疑问是国家法律,不得违抗。礼多是民间的约束或叫规约,律和禁令可能是地方政府颁布的,也可能是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
F. “春三月,山林不登斤,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罟(gǔ,捕鱼的网),以成鱼鳖之长。”据说此禁令产生于大禹时代,最迟也在先秦。这和今天实施的季节性封山育林、江河禁捕如出一辙。《礼记》里的规定就更加具体,什么时候可以伐木,什么时候可以捕鱼,什么时候可以网鸟,什么时候可以逮兽……件件桩桩说得清清楚楚。不仅定性,而且量化;不仅制约黎民百姓,皇家也不例外,违者必究。
G. 《荀子·王制》更是将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紧密地联系起来,形成了“保护是为了更好地发展”的先进理念,如“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
H. 这些规定,并非哪一朝代所有,而是各朝各代都以国家的法律形式诏令天下,如秦代的《秦律·田律》、宋代的《宋大诏令集》等。
I. 中国古人环保意识的形成,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古人崇尚自然,自给自足,不轻易杀生;二是国家颁发律令,主导环保,促进了民间的环保习惯的形成。
J. (文/包光潜有删改)
K. 6.下列对全文内容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L. 介绍中国古代的环保机构。
M. 介绍中国古代的环保法律。
N. 介绍中国古人的环保理念。
O. 介绍中国古人的环保意识。
本文链接:https://www.zhukaozhuanjia.com/download/zrvwg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