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凡考网

采血达到采集量时,拔出针头后,嘱献血者用手指按压穿刺部位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903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 【名词&注释】

    假设检验(hypothesis testing)、仪器设备(instrument and equipment)、医护人员(medical staff)、疫情报告(epidemic situation report)、采供血机构(blood transfusion service)、传染病疫情(epidemic situation of infectious diseas ...)、卫生行政部门(health administration)、活化因子(activating factor)、流动采血车(mobile blood collecting vehicles)、人民政府(s government)

  • [单选题]采血达到采集量时,拔出针头后,嘱献血者用手指按压穿刺部位

  • A. 5~10分钟
    B. 6~8分钟
    C. 5~7分钟
    D. 10分钟左右
    E. 3~5分钟

  • 查看答案&解析
  • 举一反三:
  • [单选题]关于抗凝血酶Ⅲ(AT-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具有抗凝血酶、活化因子(activating factor)Ⅷ的作用
    B. 肝素能增强AT-Ⅲ的生物活性
    C. 如果AT-Ⅲ浓度较低,应先应用AT-Ⅲ后再用肝素
    D. 平均输注1U/kg的AT-Ⅲ可使AT-Ⅲ活性提高1%
    E. AT-Ⅲ水平异常,提示DIC病理过程尚未控制

  • [单选题]总体是
  • A. 由有限个体组成
    B. 研究对象全体
    C. 研究指标组成
    D. 同质对象全体
    E. 部分同质对象

  • [单选题]输血相关传染病检测实验室的基本仪器设备不包括
  • A. 离心机
    B. 酶标仪
    C. 生化分析仪
    D. 冷藏冷冻设备
    E. 凝胶成像系统

  • [单选题]下列哪种不是三日疟的典型临床表现
  • A. 典型者寒战期、发热期、出汗期间歇3日重复发作
    B. 发作多在下午,持续4~6小时
    C. 常有蛋白尿,可形成疟疾肾病
    D. 易混合感染
    E. 脾大贫血较轻,但复发率高

  • [单选题]患者亲属献血,应到哪个单位体检、化验、采血,亲属的血液能否直接输给患者
  • A. 由省卫生行政部门(health administration)指定的血站采血和初复检,亲属所献血液由血站随机调配合格血液输注
    B. 去所在医疗机构采血,血型配合后可直接输给病人
    C. 由分管医生采血,血型配合后由护士输给病人
    D. 分管医生提出输血申请,采血后由医护人员输注
    E. 由主管护士采血后,并输注

  • [单选题]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和采供血机构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发现本法规定的传染病疫情或者发现其他传染病暴发、流行以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时,应当遵循疫情报告何种原则,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或者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health administration)规定的内容、程序、方式和时限报告
  • A. 高效快速
    B. 直接报送
    C. 属地管理
    D. 保密
    E. 分级报送

  • [单选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血站因采供血需要,可自行在规定的服务区域内设置分支机构
    B. 血站因采供血需要,在规定的服务区域内设置分支机构,应当报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s government)卫生行政部门(health administration)备案
    C. 血站因采供血需要,在规定的服务区域内设置分支机构,应当报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s government)卫生行政部门(health administration)批准
    D. 血站因采供血需要,可自行设置固定采血点(室)或者流动采血车(mobile blood collecting vehicles)
    E. 设置固定采血点(室)或者流动采血车(mobile blood collecting vehicles)的,不需要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s government)卫生行政部门(health administration)备案

  • [单选题]用两种方法检查某疾病患者120名,甲法检出率为60%,乙法检出率为50%,甲、乙法一致的检出率为35%,以下正确的是
  • A. 不能确定两种方法的优劣
    B. 甲、乙法效果一样
    C. 甲法优于乙法
    D. 乙法优于甲法
    E. 通过比较样本率可以下结论

  • 本文链接:https://www.zhukaozhuanjia.com/download/zpo0g.html
  • 推荐阅读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