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词&注释】
免疫抑制(immunosuppression)、外周血(peripheral blood)、青春期(puberty)、荨麻疹(urticaria)、病原体(pathogen)、输血反应(transfusion reaction)、荧光法(fluorescence method)、扩散作用(diffusion)、婴儿期(infancy)、绝对值(absolute value)
[单选题]不会引起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absolute value)增多的是
A. 急性胰腺炎
B. 支气管哮喘
C. 寄生虫病
D. 荨麻疹
E. 湿疹
查看答案&解析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
[单选题]某再障患者做CFU-GM培养,其集落数分别为,病人骨髓培养明显减少,病人与正常人骨髓混合培养正常,病人骨髓血清与正常人骨髓混合培养也正常,其发病机制为
A. 造血干细胞缺陷型
B. 免疫抑制型(抑制细胞)
C. 免疫抑制型(抑制血清)
D. 造血环境缺陷型
E. 以上皆有可能
[单选题]关于成分输血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减少输血反应
B. 提高疗效
C. 减少感染传染疾病的危险
D. 经济
E. 能代替全血输注
[单选题]多发性骨髓瘤大多发生的年龄段是
A. 20岁以下
B. 40岁以下多见
C. 40~50岁
D. 50~60岁
E. 60岁以上
[单选题]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蛋白质除一般电荷效应外,还具有
A. 重力作用
B. 电渗作用
C. 扩散作用(diffusion)
D. 分子筛作用
E. 吸附作用
[单选题]检验血清中自身抗体和多种病原体抗体的常用方法是
A. 直接法
B. 间接法
C. 双抗体夹心法
D. 补体法
E. 捕获法
[单选题]在生理情况下,小儿白细胞变化曲线中淋巴细胞与中性粒细胞两次交叉时间分别为
A. 1~2d,1~2岁
B. 2~3d,2~3岁
C. 6~9d,4~5岁
D. 8~10d,8~10岁
E. 8~10d,2~3岁
本文链接:https://www.zhukaozhuanjia.com/download/yww6r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