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词&注释】
心室颤动(ventricular fibrillation)、呼吸困难(dyspnea)、抗感染(anti-infection)、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 shock)、负荷量(load quantity)、匀速运动(uniform motion)、外周血培养(peripheral blood culture)、加速运动(accelerated motion)、骨骼肌蛋白质分解(skeletal muscle protein degradation)、糖原分解(glycogenolysis)
[填空题]男性,50岁,酒后驾车,外伤性脾破裂,拟行剖腹探查术,查体:面色苍白、神志淡漠、呼吸急促、心率120/min,律齐,血压80/60mmHg,ECG提示:S―T段改变。
术前下列哪项处理不当
查看答案&解析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
[单选题]关于血乳酸测定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并判断预后,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失血性休克较心源性休克能耐受较高的乳酸浓度
B. 感染性休克时高乳酸血症的发生比出血性休克少
C. 血乳酸浓度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存活率有关,如果乳酸>2mmol∕L持续12小时,提示预后不良;如果乳酸浓度迅速下降≤2mmol∕L,存活率高
D. 在心搏骤停和心室颤动患者血乳酸浓度迅速上升,血乳酸浓度变化取决于心肺复苏(CPR)成功与否
E. 肝硬化患者血乳酸在正常范围内,但对乳酸的处理能力降低,变异程度相当大
[单选题]支持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实验学检查是
A. 有一次半定量导管培养阳性(每导管节段≥15CFU)或定量导管培养阳性(每导管节段≥1000CFU),同时外周静脉血培养阳性,并与导管节段培养为同一微生物
B. 从导管和外周静脉同时抽血做定量培养,两者菌落计数比≥5︰1
C. 从导管和外周静脉同时抽血做定量培养,中心静脉导管血培养阳性结果出现时间比外周血培养(peripheral blood culture)至少早2小时
D. 外周血和导管出口部位脓液培养均阳性,并为同一株微生物
E. 以上均是
[单选题]张力性气胸最有力的诊断依据是
A. 广泛皮下气肿
B. 心率增快
C. 穿刺有高压气体冲出
D. 气管移位
E. 呼吸困难
[单选题]减速性损伤
A. 头颅运动逐渐减速
B. 头颅匀速运动
C. 挥鞭样运动
D. 外力撞击头颅加速运动(accelerated motion)
E. 运动头撞到静止物
[单选题]下列有关创伤后激素和细胞因子对代谢影响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儿茶酚胺、皮质类固醇、胰高血糖素是创伤代谢紊乱的主要调节因素
B. 糖皮质激素可促进骨骼肌蛋白质分解(skeletal muscle protein degradation)和肝内糖原异生,抑制蛋白质合成,抑制周围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使血糖水平升高
C. 儿茶酚胺可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进而抑制脂肪动员肝糖原分解(glycogenolysis)与糖异生
D. 肾上腺素可抑制胰岛素合成与分泌,促进氨基酸和脂肪动员
E. 创伤后多种细胞因子对创伤应激反应有重要影响
[单选题]寒邪致病,多见疼痛症状的主要原因是( )
A.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阳虚不能温煦故疼痛
B. 寒性收引,气机收敛,故疼痛
C. 寒主收引,经脉拘急而疼痛
D. 寒客肌表,卫阳被郁不得宣泄而疼痛
E. 寒性凝滞,气血阻滞而疼痛
[单选题]反应高动力型休克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主要指标是
A. 血压下降
B. 小血管收缩,心脏指数降低
C. 中心静脉压和肺动脉楔压降低
D. 小血管扩张,心脏指数升高
E. 心脏射血分数降低
[单选题]患者男性,67岁,高血压病史10年,因头痛、神志不清收入院。查体发现右下肢皮肤温度较左下肢低,足背动脉搏动弱,床头B超发现腘静脉栓塞,治疗原则不正确的是
A. 普通肝素先以80IU/kg的负荷量静脉推注
B. 6小时复查APTT,根据APTT调整剂量,使APTT在正常1.5~2.5倍范围内
C. 低分子肝素每日1~2次,无需调整剂量
D. 内生肌酐清除率<30ml/min时慎用
E. 肝素可导致血小板减少症
[单选题]夫妇二人冬季在房内睡眠,次日上午被人发现均呈昏迷状态,身边有呕吐物。查体:均面色红润,瞳孔2~3mm,对光反应弱,心、肺未发现异常,尿失禁。最可能的诊断是( )
A. 脑出血
B. 脑血栓形成
C. 镇静催眠药中毒
D. 流行性脑炎
E. CO中毒
本文链接:https://www.zhukaozhuanjia.com/download/yww683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