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凡考网

2023理化检验技术医学副高职称晋升每日一练(08月07日)

来源: 不凡考网    发布:2023-08-07     [手机版]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397次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导读

不凡考网发布2023理化检验技术医学副高职称晋升每日一练(08月07日)相关信息,更多2023理化检验技术医学副高职称晋升每日一练(08月07日)的相关资讯请访问不凡考网卫生职称考试频道。

1. [单选题]空气中苯、甲苯、二甲苯的活性炭管采样气相色谱法分析,选用CS2溶剂解吸,对CS2的要求为

A. 市售分析纯试剂可直接使用
B. 市售分析纯试剂酸化后可使用
C. 市售分析纯试剂需经纯化后无干扰峰时方可使用
D. 市售分析纯试剂水洗后可使用
E. 市售分析纯试剂蒸馏后可使用


2. [多选题]生物材料测与空气检测相比,其缺点有

A. 不能反映从各种途径进入机体的内剂量
B. 不能正确反映毒物进入机体的途径
C. 不能反映接触者的个体差异
D. 不能正确反映机体内毒物的内剂量
E. 不能用于各种毒物的接触剂量评价


3. [单选题]准确称取是指用精密天平进行的称量操作,其精度为

A. 0.001g
B. 0.01g
C. 0.000 1g
D. 0.1g
E. 1g


4. [单选题]下列溶剂可作为反相键合相色谱的极性改性剂的是

A. 正己烷
B. 乙腈
C. 氯仿
D. 水
E. 丙酮


5. [单选题]溶解性总固体的烘干温度一般采用多少?但该烘烤温度不能彻底除去矿化水样中盐类所含的结晶水

A. 100±5℃
B. 100±2℃
C. 110±2℃
D. 180±3℃
E. 105±3℃


6. [单选题]如用TNaOH/HCl=0.03646g/ml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standard solution of sodium hydroxide)滴定盐酸,滴定时消耗氢氧化钠溶液22.00ml,则试样中盐酸的质量为

A. 22.0×0.03646
B. 22.0÷0.03646
C. 22.0×0.03646×36.46
D. 22.0÷(0.03646×36.46)
E. 22.0×36.46/0.03646


7. [单选题]国标方法(GB 50099-1985)中淀粉测定的第一法是

A. 酸水解法
B. 酶水解法
C. 高效液相法
D. 紫外分光光度法
E. X线衍射法


8. [单选题]滴定近终点时,滴定速度一定要慢,摇动一定要特别充分,原因是

A. 指示剂易发生僵化现象
B. 近终点时存在一滴定突跃
C. 指示剂易发生封闭现象
D. 近终点时溶液不易混匀
E. 近终点时化学反应最慢


9. [单选题]食品包装用聚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成型品的卫生标准中,重金属的指标是

A. 以铅计
B. 以铁计
C. 以镍计
D. 以锰计
E. 以汞计


10. [单选题]优级纯、分析纯、化学纯试剂的瓶签颜色依次为

A. 绿色、红色、蓝色
B. 红色、绿色、蓝色
C. 蓝色、绿色、红色
D. 绿色、蓝色、红色
E. 红色、蓝色、绿色


11. [单选题]气态和蒸气态污染物是指

A. 常温常压下以气体形式分散在大气中的污染物和以蒸气态挥发到大气中的污染物
B. 常温常压下以液体形式分散在大气中的污染物
C. 常温常压下以固体形式分散在大气中的污染物
D. 常温常压下以颗粒物形式分散在大气中的污染物
E. 常温常压下以气溶胶形式分散在大气中的污染物


12. [单选题]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分光光度法测水质中砷时,砷化氢与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发生反应时间宜为

A. 1小时
B. 2小时
C. 30分钟
D. 20分钟
E. 10分钟


13. [多选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离心式分析仪是目前国内外多采用的设计模式 
B. 朗伯-比尔定律适用于干化学法测定技术的浓度计算 
C. 干化学分析是在绝对干燥的环境下进行
D. 干化学试剂的胶膜可减少血浆内源性物质的干扰
E. 分立式分析仪是目前国内外多采用的设计模式


14. [单选题]气相色谱法可以同时测定苯、甲苯、二甲苯,在国标规定的方法和条件下,最先流出色谱柱的苯系物是

A. 甲苯
B. 苯
C. 令区二甲苯
D. 对二甲苯
E. 间二甲苯


15. [单选题]标定标准滴定溶液浓度所用的试剂,其纯度应为什么级别

A. 实验试剂
B. 化学纯
C. 基准级或优级纯
D. 分析纯
E. 光谱纯


16. [单选题]测定味精中谷氨酸钠的含量最常用的方法是旋光仪法,该法是利用谷氨酸钠分子结构中某种碳原子具有旋转偏光振动平面的能力,该碳原子为

A. 对称碳原子
B. 饱和碳原子(saturated carbon)
C. 氧结合碳原子
D. 不饱和碳原子(saturated carbon)
E. 不对称碳原子(asymmetric carbon atom)


  • 查看答案&解析

  • 本文链接:https://www.zhukaozhuanjia.com/download/ywln636.html
    推荐阅读
    考试宝典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