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词&注释】
心理现象(psychological phenomenon)、社会公德(social morality)、教育方针(educational policy)、行为准则(code of conduct)、历史时期(historical period)、遵纪守法、因材施教原则、埃里克森(ericsson)、道德两难(moral dilemma)、中小学德育工作
[判断题]“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榜样示范法。( )
查看答案&解析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
[多选题]1998年《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规定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成为()的公民。
A.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
B. 具有社会公德
C. 文明行为习惯
D. 遵纪守法
[单选题]冬天走进橙色的房间里有一种温暖的感觉,这是( )现象。
A. 联觉
B. 感觉适应
C. 感觉对比
D. 视觉
[单选题]我们经常所说的“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体现了德育的( )。
A. 一致性原则
B. 疏导性原则
C. 导向性原则
D. 因材施教原则
[单选题]教师上课时,一边讲授,一边板书,一边观察学生的动向,这是
A. 注意的广度
B. 注意的转移
C. 注意的分配
D. 注意的稳定性
[单选题]提出“经验+反思=成长”这一教师成长公式的是( )
A. 布鲁纳
B. 波斯纳
C. 布鲁巴奇
D. 科顿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教育目的的功能是( )。
A. 对教育活动的定向功能
B. 对教育活动的调控功能
C. 对教育活动的监督功能
D. 对教育活动的评价功能
[单选题]采用道德两难(moral dilemma)故事研究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心理学家是( )。
A. 斯腾伯格
B. 科尔伯格
C. 埃里克森(ericsson)
D. 皮亚杰
[单选题]目前我国教育在很多方面不同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教育,这反映了教育具有( )。
A. 永恒性
B. 历史性
C. 阶级性
D. 相对独立性
[多选题]一般来说,确立价值观在个体发展的哪一时期初步完成?( )
A. 童年期
B. 少年期
C. 青年初期
D. 青年后期
本文链接:https://www.zhukaozhuanjia.com/download/yr4kd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