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词&注释】
学习方法(learning method)、知识结构(knowledge structure)、文化知识(cultural knowledge)、全神贯注(rapture)、遗忘曲线(forgetting curve)、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piaget ' s cognition development theory)、每一个人(every individual)、提高学习效果(raise learning effect)、青年时代(young era)、圣诞老人(santa claus)
[单选题]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解决问题的学习是( )。
A. 合作学习
B. 探究学习
C. 小组学习
D. 实践学习
查看答案&解析
举一反三:
[单选题]教师的知识结构不包括:( )。
A. 普通文化知识
B. 学科专业知识
C. 教育专业知识
D. 学习方法知识
[单选题]艾宾斯遗忘曲线显示,遗忘是有规律的,其规律是( )。
A. 先快后慢
B. 先慢后快
C. 先后一致
D. 不快不慢
[单选题]在教育学史上,一般把( )看成是第一本教育学专著。
A. 《普通教育学》
B. 《学记》
C. 《大教学论》
D. 《论演说家的培养》
[单选题]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raise learning effect)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学习方案是
A. 学习策略
B. 学习目标
C. 学习过程
D. 学习内容
[单选题]华生曾用白兔对一个9个月大的孩子做过一项恐惧形成实验,实验后这个孩子一看见白兔就害怕,后来甚至看见圣诞老人(santa claus)的自胡子也害怕,此现象称为( )
A. 消退
B. 泛化
C. 分化
D. 抑制
[单选题]采用问卷、访谈等方式搜集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的科研方法是( )
A. 调查法
B. 行动研究法
C. 观察法
D. 实验法
[单选题]阅读下文,回答题:
A. ①我们这些总有一死的人的命运是多么奇特呀!我们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只做一个短暂的逗留,目的何在,却无所知,尽管有的自以为对此若有所感。但是不必深思,只要从日常生活就可以明白: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首先是那样一些人,他们的喜悦和健康关系着我们自己的全部幸福,然后是为许多我们所不认识的人。他们的命运通过同情的纽带同我们密切结合在一起。我们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别人(包括活着或死去的)的劳动,我们必须尽力以同样的分量来报偿我所领受了的和至今还领受着的东西。我强烈地向往着俭朴的生活,并且时常为发觉自己占有了同胞过多的劳动而难以忍受。
B. ②我完全不相信人类会有那种在哲学意义上的自由。每一个人(every individual)的行为,不仅受着外界的强迫,而且还要适应内心的必然,叔本华说:“人能够做他所想的,他不能要他所想的。”这句话从我青年时代(young era),就对我是一个非常真实的铭言:在我自己和别人生活面临困难的时候,它总是使我们得到安慰,并且永远是宽容的源泉。这种体会可以宽大为怀地减轻那种容易使人气馁的责任感,也可以防止我们过于严肃地对待自己和别人:它还导致一种特别给幽默以应有地位的人生观。
C. ③要追究一个人自己或一切生物行为的意义和目的,从客观的观点来看,我总觉得是愚蠢可笑的。可是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断方向,就在这种意义上,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做是生活的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德、美和真。要是没有志同道合者之间的亲切感情,要不是全神贯注于客观世界——那个在艺术和科学工作领域里永远达不到的对象,那么在我看来,生活会是空虚的。人们所努力追求的庸俗目标——财产、虚荣、奢侈的生活——我总觉得可鄙。
D. 文中加点的三个“它”依次指代: 查看材料
E. 这句话、铭言、伦理基础
F. 这句话、这种体会、伦理基础
G. 叔本华的话、责任感、一定的理想
H. 叔本华的话、这种体会、把安逸和快乐看作生活目的
[单选题]儿童认知发展到具体运算阶段的标志是( )
A. 思维出现可逆性
B. 出现具体逻辑推理
C. 去自我中心
D. 守恒概念的形成
[单选题]教师职业能力的最基本的特征是()。
A. 实践性
B. 稳定性
C. 发展性
D. 差异性
本文链接:https://www.zhukaozhuanjia.com/download/yqx8g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