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词&注释】
私营经济(private economy)、买卖合同(sales contract)、社会成员(social members)、重大损失(heavy loss)、追索权的行使、《票据法》、审判活动(trial procedure)、有关规定(related regulations)、正当理由(justification)、非暴力方式
[多选题]1988年12月,甲村村民李某筹划开办一个由自己担任厂长的合伙企业“元开家具厂”,从事家具的生产经营,计划让7位同村好友进入该家具厂工作,并让其中的林某担任副厂长。对于甲某的开厂经营行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哪一项?
A. 李某的开办“元开家具厂”的行为是违反了当时的我国宪法
B. 李某的“元开家具厂”是合伙企业,不是私营经济
C. 我国2004年修订后的宪法对“元开家具厂”的态度是对其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而非鼓励
D. 李某的“元开家具厂”是合法的私营经济
查看答案&解析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
[多选题]夏朝中央监狱的名称是( )。
A. 圜土
B. 夏台
C. 畿内
D. 社
[单选题]关于丙、丁对该玉石所有权的取得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将玉石交付给丙时,丙取得该玉石的所有权
B. 甲、丙的买卖合同成立时,丙取得该玉石的所有权
C. 丙将玉石交给丁时,丁取得该玉石的所有权
D. 丁不能取得该玉石的所有权
[单选题]关于因果关系,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 甲故意伤害乙并致其重伤,乙被送到医院救治。当晚,医院发生火灾,乙被烧死。甲的伤害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B. 甲以杀人故意对乙实施暴力,造成乙重伤休克。甲以为乙已经死亡,为隐匿罪迹,将乙扔入湖中,导致乙溺水而亡。甲的杀人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C. 甲因琐事与乙发生争执,向乙的胸部猛推一把,导致乙心脏病发作,救治无效而死亡。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是否承担刑事责任则应视甲主观上有无罪过而定
D. 甲与乙都对丙有仇,甲见乙向丙的食物中投放了5毫克毒物,且知道5毫克毒物不能致丙死亡,遂在乙不知情的情况下又添加了5毫克毒物,丙吃下食物后死亡。甲投放的5毫克毒物本身不足以致丙死亡,故甲的投毒行为与丙的死亡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多选题]张某作为甲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掌握了公司大量的商业秘密,张某的劳动合同尚未到期,乙公司高薪聘请张某,张某就到乙公司上班,给甲公司造成了重大损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张某应当向甲公司承担赔偿责任
B. 乙公司承担连带责任
C. 乙公司承担全部赔偿责任之后,可以向张某追偿赔偿额的50%
D. 张某将甲公司的技术秘密泄露给乙公司,甲公司有权直接起诉乙公司和张某
[单选题]甲公司在中国签发一张以德国乙公司为受益人、以德国丙银行为付款人的汇票。乙公司在德国将该汇票背书转让给西班牙丁公司,丁公司向丙银行提示承兑时被拒绝。依照我国《票据法》,关于此案的法律适用,下列哪一表述是正确的?
A. 甲公司是否有签发该票据的能力应依德国法
B. 该汇票的背书争议应适用西班牙法
C. 该汇票出票时的记载事项适用中国法
D. 丙银行拒绝承兑后,该汇票追索权的行使期限适用德国法
[多选题]区城乡建设局批复同意某银行住宅楼选址,并向其颁发许可证。拟建的住宅楼与张某等120户居民居住的住宅楼间距为9.45米。张某等20人认为该批准行为违反了国家有关规定(related regulations),向法院提起了行政诉讼。对此,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A. 因该批准行为涉及张某等人相邻权,故张某等人有权提起行政诉讼
B. 张某等20户居民应当推选2至5名诉讼代表人参加诉讼
C. 法院可以通知未起诉的100户居民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
D. 张某等20户居民应当提供符合法定起诉条件的证据材料
[多选题]人们形容英国早期的平法的诉讼程序时说“衡平法是‘大法官的脚’可大可小”,其含义最确切的是:( )。
A. 衡平法是大法官自己创制的,由大法官自由支配
B. 衡平法是普通法的重要补充,但较普通法有更大的自主性
C. 衡平法是英国法渊源之一,属于判例法的一种
D. 其程序简捷,无需严格遵循先例,大法官具有极大的自由裁量权
[单选题]有关本案的审理,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法院受理公示催告申请的同时,应当通知支付人停止支付
B. 公示催告的期间不得少于90日
C. 利害关系人因正当理由(justification)不能在判决前向法院申报权利的,可以在知道判决公告2年内向作出除权判决的法院起诉
D. 除权判决的作出是法院的职权行为,无需恒昌公司提出申请
[多选题]按照摩尔根和恩格斯的研究,下列有关法的产生的表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 法的产生意味着在社会成员之间财产关系上出现了"我的"、"你的"之类的观念
B. 最早出现的法是以文字记录的习惯法
C. 法的产生经历了从个别调整到规范性调整的过程
D. 法的产生标志着公力救济代替了私力救济
本文链接:https://www.zhukaozhuanjia.com/download/yqlq5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