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词&注释】
预激综合征(preexcitation syndrome)、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房室传导阻滞、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抗心律失常(antiarrhythmic)、缩窄性心包炎(constrictive pericarditis)、心电图检查(electrocardiographic examination)、心室不应期(ventricular refractory period)、窦房阻滞(sinoatrial block)、相对不应期(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
[单选题]普大型心影可见于
A. 二尖瓣狭窄
B.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C. 扩张型心肌病
D. 缩窄性心包炎
E. 心脏肿瘤
查看答案&解析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
[单选题]引起LDH升高的原因不包括
A. 心肌梗死
B. 肌肉损伤
C. 肝炎
D. 溶血
E. 肾脏损伤
[多选题]Holter可用于了解
A. 室上性心动过速发生机制
B. 起搏器的功能状态
C. 心肌缺血与日常活动的关系
D. 评价心功能情况
E. 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
[单选题]AAI起搏器的第2个字母A代表
A. 心房感知功能
B. 心房起搏功能
C. 心室感知功能
D. 心室起搏功能
E. 以上都不是
[单选题]关于起搏器不应期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心房不应期由心房起搏或感知触发,分为心房空白期和相对不应期(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设置目的是为了避免感知心房脉冲后电位及其后的R波及T波
B. 心房后心室空白期由心房起搏或感知信号触发,不可程控,设置目的是为了防止心室电路对心房脉冲的交叉感知
C. 心室不应期(ventricular refractory period)由心室起搏或感知触发,分为心室空白期和相对不应期(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设置目的是为了避免感知起搏的QRS后电位及T波
D. 心室后心房不应期(PVARP)由心室起搏或感知信号触发,分为空白期和相对不应期(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设置目的是为了避免心房电路对心室脉冲的交叉感知或感知逆行P波
E. 总心房不应期=AV间期+PVARP=上限跟踪频率间期
[单选题]以下最易引起阿-斯综合征的是
A.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B. 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C. 心房扑动
D.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E. 窦性心动过速
[单选题]患者男性,62岁。冠心病史20余年,持续性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检查(electrocardiographic examination)显示为窦性心律,可见各自规则的窦性P波和宽大畸形的QRS波群,P波与QRS波群无相关性,PP间距为0.65s,RR间距为1.96s,其规整的宽大畸形的QRS波群应诊断为
A. 心室颤动
B. 室性逸搏心律
C. 窦性停搏
D. 二度Ⅱ型窦房阻滞(sinoatrial block)
E. 交界性逸搏心律
[单选题]以下为需要与早期复极综合征相鉴别的疾病,但不包括
A. 急性心肌梗死
B. 急性心包炎
C. 变异型心绞痛
D. 预激综合征
E. Brugada综合征
本文链接:https://www.zhukaozhuanjia.com/download/yoroe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