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凡考网

磁共振理论发现者是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411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 【名词&注释】

    数学方法(mathematical method)、外围设备(peripheral equipment)、必备条件(essential condition)、扫描时间(scanning time)、诺贝尔物理学奖(nobel prize in physics)、时间分辨率(time resolution)、原子序数(atomic number)、吸收衰减系数(absorbing attenuation coefficient)、线衰减系数、宇宙射线(cosmic ray)

  • [单选题]磁共振理论发现者是

  • A. 伦琴
    B. 布劳克
    C. 柏塞尔
    D. 布劳克和柏塞尔
    E. 伦琴和布劳克

  • 查看答案&解析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 举一反三:
  • [单选题]有关MRI对比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有细胞内对比剂
    B. 有磁敏感性对比剂
    C. 有组织特异性对比剂
    D. 有细胞外对比剂
    E. 可在血管内长期存留

  • [多选题]影响X线强度的因素
  • A. 照射时间
    B. 管电压
    C. 管电流
    D. 靶物质
    E. 高压波形

  • [单选题]关于磁共振成像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利用声波对置于磁场中具有自旋特性原子核的物质进行激发,产生核磁共振现象而进行的成像方法
    B. 利用声波对置于磁场中不具有自旋特性原子核的物质进行激发,产生核磁共振现象而进行的成像方法
    C. 利用射频电磁波对置于磁场中具有自旋特性原子核的物质进行激发,产生核磁共振现象而进行的成像方法
    D. 利用射频电磁波对置于磁场中不具有自旋特性原子核的物质进行激发,产生核磁共振现象而进行的成像方法
    E. 利用音频电磁波对置于磁场中具有白旋特性原子核的物质进行激发,产生核磁共振现象而进行的成像方法

  • [单选题]MR射频屏蔽的主要作用是
  • A. 防止射频场与外界电磁波相互干扰
    B. 防止射频对周围人群的电磁辐射
    C. 防止磁场对外围设备的影响
    D. 防止室外无线电杂波干扰主磁场
    E. 预防X线以及其他各种宇宙射线(cosmic ray)

  • [单选题]Bloch与Purcell教授因发现了核磁共振现象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时间为
  • A. 1895年
    B. 1946年
    C. 1952年
    D. 1978年
    E. 2003年

  •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是磁共振成像的必备条件
  • A. 射频电磁波
    B. 磁场
    C. 自旋不为零的原子核
    D. 感应线圈和模数转换
    E. 数模转换

  • [多选题]决定CT多扇区重建时间分辨率的因素有
  • A. 曝光时间
    B. 对比剂用量
    C. X线球管的旋转速度
    D. 患者心率
    E. 计算机系统

  • [单选题]关于X线吸收衰减系数(absorbing attenuation coefficient)μ,错误的叙述是
  • A. X线穿过人体某一部位时,其强度按指数规律吸收衰减
    B. X线衰减系数与物质的原子序数(atomic number)和密度有关
    C. X线衰减系数与物质的厚度有关
    D. X线衰减系数与CT扫描时间有关
    E. X线衰减系数与CT扫描时所采用的能量大小有关

  • [单选题]曝光时,X线管和探测器不动,而床带动被检者动,称为
  • A. 常规扫描
    B. 定位扫描
    C. 连续扫描
    D. 动态扫描
    E. 重叠扫描

  • 本文链接:https://www.zhukaozhuanjia.com/download/y6x7dk.html
  • 推荐阅读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