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凡考网

这部小说由于插入了过多的社会批评、嘲讽以及有关诞异的历史等等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1173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 【名词&注释】

    故意杀人罪(crime of intentional homicide)、平等权利(equal rights)、无期徒刑(life imprisonment)、有期徒刑(fixed term imprisonment)、法医鉴定、无效民事行为(void civil act)、拐卖儿童罪、可撤销民事行为、配置国家权力、《选举法》(election law)

  • [单选题]这部小说由于插入了过多的社会批评、嘲讽以及有关诞异的历史等等,因此显得结构松散,加上主要人物几易姓名(这一点到最后才交代),因此读者对情节线索摸不着头脑。

  • A. 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B. 读者常对情节线索摸不着头脑是因为小说的结构松散
    C. 小说在最后才交代此书的结构松散
    D. 过多的社会批评、嘲讽及有关诞异的历史导致读者常对情节线索摸不着头脑
    E. 主要人物几易姓名的事情在最后才交代

  • 查看答案&解析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 举一反三:
  • [单选题]2012年初据国家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组织的第三次长江源考察结果显示,长江源区自2000年至今,水土流失面积呈递增趋势,出现了四大生态环境问题。以下选项不属于此四大生态环境问题的是( )。
  • A. 冻土及冻土环境退化
    B. 土地盐渍化
    C. 植被退化
    D. 土地荒漠化

  • [多选题]当代宪法呈现出多种发展趋势,下列哪些选项体现了宪法在配置国家权力方面的发展趋势?( )
  • A. 行政权力扩大
    B. 中央权力扩大
    C. 议会主权
    D. 地方自治

  • [单选题]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机制,要求每个人应该拥有同等的竞争和选择权利,反映到公共领域,就是确立以投票表决为中心的民主程序。因为公共事务的决策会影响到每个人的利益消长,所以民主的作用就是保障每个人拥有平等的经济权益和交易地位。
  • A.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的是( )。
    B. 市场经济与民主的关系
    C. 公共事务应该怎样决策
    D. 民主与个人经济权益的关系
    E. 民主如何保障平等权利

  • [单选题]对县、乡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罢免应由下列选项中的哪些主体提出?( )
  • A. 对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罢免,须由原选区选民30人以上联名
    B. 对乡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罢免,.须由原选区选民30人以上联名
    C. 对乡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罢免,须由原选区选民50人以上联名
    D. 对县、乡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罢免,均须由原选区选民50人以上联名

  • [单选题]1960—1982年我国GDP年均增长率与1961—2008年相比,( )。
  • A. 前者小于后者
    B. 前者大于后者
    C. 两者持平
    D. 无法比较

  • [单选题]当我国西部地区河流普遍处于枯水期时,通常会同时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
  • A. 地中海沿岸地区炎热少雨
    B. 巴西南部热带草原炎热干旱
    C. 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D. 澳大利亚大陆昼短夜长

  • [单选题]对偷盗婴幼儿的行为以绑架罪论处,必须是行为人( )。
  • A. 导致该婴幼儿死亡
    B. 出于出卖的目的
    C. 以勒索财物为目的
    D. 完成了该了行为

  • [单选题]甲为一乘客(老烟民,熟知烟的价格),乙为一小商贩。乙在火车车厢叫卖:“红塔山香烟,10元钱一条。”甲欣然买之。经查,该烟为假烟。甲与乙之间的行为性质应如何认定?( )
  • A. 无效民事行为,理由为欺诈
    B. 可撤销民事行为,理由为欺诈
    C. 无效民事行为,理由是违反法律规定
    D. 有效民事行为,理由是双方达成合意

  • [单选题]甲为上厕所,将不满1岁的女儿放在外边靠着篱笆站立,刚进入厕所,就听到女儿的哭声,急忙出来,发现女儿倒地,疑是站在女儿身边的4岁男孩乙所为。甲一手扶起自己的女儿。一手用力推乙,导致乙倒地,头部刚好碰在一块石头上,流出鲜血,并一动不动。甲认为乙可能死了,就将其抱进一个山洞,用稻草盖好,正要出山洞,发现稻草动了一下,以为乙没死,于是拾起一一块石头猛砸乙的头部,之后用一块磨盘压在乙的身上后离去。案发后,经法医鉴定,甲在用石头砸乙之前,乙已经死亡。依此情况,甲的行为构成何罪?( )
  • A. 过失致人死亡罪
    B. 过失致人死亡罪与故意杀人罪(既遂)数罪
    C. 过失致人死亡罪与故意杀人罪(未遂)数罪
    D. 故意杀人罪

  • 本文链接:https://www.zhukaozhuanjia.com/download/xw5ozl.html
  • 推荐阅读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