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凡考网

颅脑CT检查为了较好地显示第四脑室及基底节结构,常采用下列哪种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981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 【名词&注释】

    自主性(autonomy)、脂肪组织(adipose tissue)、逻辑系统(logic system)、直方图分析(histogram analysis)、充分利用(make full use)、饱和状态(saturation state)、原子核(nucleus)、基底节结、降低劳动强度(reduce labor intensity)、质子共振频率

  • [单选题]颅脑CT检查为了较好地显示第四脑室及基底节结构,常采用下列哪种扫描基线

  • A. 听眶线
    B. 听眦线
    C. 听眉线
    D. Reid线
    E. 冠状位

  • 查看答案&解析
  • 举一反三:
  • [单选题]SF序列质子密度加权像TR通常为
  • A. 20ms
    B. 100ms
    C. 500ms
    D. 1000ms
    E. 2500ms

  • [单选题]关于化学位移伪影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脂肪和水的氢质子共振频率相同
    B. 高场强更容易出现化学位移伪影
    C. 任何MRI系统都会出现化学位移伪影
    D. 在傅立叶变换时沿频率编码方向发生位移
    E. 在含水和脂肪组织界面出现黑色和白色条状阴影

  • [单选题]关于磁共振成像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利用声波对置于磁场中具有自旋特性原子核(nucleus)的物质进行激发,产生核磁共振现象而进行的成像方法
    B. 利用声波对置于磁场中不具有自旋特性原子核(nucleus)的物质进行激发,产生核磁共振现象而进行的成像方法
    C. 利用射频电磁波对置于磁场中具有自旋特性原子核(nucleus)的物质进行激发,产生核磁共振现象而进行的成像方法
    D. 利用射频电磁波对置于磁场中不具有自旋特性原子核(nucleus)的物质进行激发,产生核磁共振现象而进行的成像方法
    E. 利用音频电磁波对置于磁场中具有白旋特性原子核(nucleus)的物质进行激发,产生核磁共振现象而进行的成像方法

  • [单选题]X线是哪个国家的科学家发现的
  • A. 法国
    B. 美国
    C. 德国
    D. 英国
    E. 中国

  • [单选题]关于时间飞跃法MRA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充分利用了流入增强效应和流动去相位效应
    B. 静态组织经过连续激励,达到稳定饱和状态
    C. 进入成像层面的未饱和血流,呈高信号
    D. 如果血流速度足够快,血管呈高信号
    E. 可分为二维和三维时间飞跃法

  • [单选题]MRI成像时,层面的选择是通过施加在X、Y、Z各轴方向的下列哪项来实现的
  • A. 相位编码
    B. 频率编码
    C. 梯度场
    D. 射频脉冲
    E. 梯度场及射频脉冲

  • [单选题]应用分割曝光模式识别技术的目的是
  • A. 能进行任意分割摄影
    B. 使曝光条件的设置随意化
    C. 降低劳动强度(reduce labor intensity)
    D. 使直方图分析能根据各个分割区域的曝光情况独立进行
    E. 降低受检者受辐射剂量

  • [单选题]下列所述伪影,不正确的是
  • A. 脑脊液搏动伪影是生理性运动伪影
    B. 运动伪影包括生理性和自主性运动伪影
    C. 呼吸运动产生的伪影是自主性运动伪影
    D. 心脏、大血管搏动产生的伪影是生理性运动伪影
    E. 吞咽、咀嚼等运动产生的伪影是自主性运动伪影

  • 本文链接:https://www.zhukaozhuanjia.com/download/xlg84.html
  • 推荐阅读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