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词&注释】
自我管理(self-management)、解决问题(solving problems)、主观能动性(subjective initiative)、社会秩序(social order)、教育方针(educational policy)、抽象思维(abstract thinking)、发展需要、环境决定论(environmental determinism)、“好孩子”、教与学的互动
[单选题]( )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 教育方针
B. 教育政策
C. 教育目的
D. 教育目标
查看答案&解析
举一反三:
[单选题]柯尔伯格道德判断发展阶段论的观点,只根据行为后果来判断对错的儿童,其道德判断发展水平处于 ( )
A. “好孩子”取向阶段
B. 惩罚和服从取向阶段
C. 良心或原则取向阶段
D. 权威和社会秩序取向阶段
[单选题]( )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即决定行为的选择。
A. 能力
B. 性格
C. 态度
D. 气质
[多选题]应当如何评价这位教师的做法?( )[不定项选择题]
A. 从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
B. 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
C. 培养和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
D. 使班级成为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
[多选题].初中生在解决问题时已出现抽象思维,这种现象在皮亚杰的思维发展阶段理论中属于( )。
A. B.前运算阶段
B. C.具体运算阶段
C. D.形式运算阶段
[多选题]“环境决定论(environmental determinism)”完全否定了( )。
A. 遗传的作用
B. 教育的价值
C. 家庭的影响
D. 文化的功能
E. 人的能动性
[多选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出现的著名教育家及其论著有( )。
A. 布鲁纳的《教育过程》
B. 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C. 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
D. 卢梭的《爱弥尔》
E. 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
[多选题]教师资格考试多选题: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
A. 教的心理活动
B. 学的心理活动
C. 教与学的互动机制
D. 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E. 学校情景
[单选题]课堂上师生交往形式效果最好的是 【 】
A. 单向交往
B. 双向交往
C. 多向交往
D. 民主交往
本文链接:https://www.zhukaozhuanjia.com/download/wzrqw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