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词&注释】
精神生活(spiritual life)、全神贯注(rapture)、实验心理学(experimental psychology)、物质生活(material life)、遗忘曲线(forgetting curve)、首因效应(primary effect)、感觉器官(sense organ)、客观事物(objective things)、以偏概全、青年时代(young era)
[单选题]有的老师认为“学习好的学生就是好学生”,这是社会认知中的( )。
A. 投射效应
B. 近因效应
C. 晕轮效应
D. 首因效应
查看答案&解析
举一反三:
[单选题]及时复习是指( )。
A. 在学习结束后立即复习
B. 一周之后复习
C. 考试前复习
D. 当天复习
[单选题]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某县级人民政府仍然决定对城镇中小学给予重点投入,该做法( )。
A. 违反了应当均衡安排义务教育经费的规定
B. 违反了不得挪用义务教育经费的规定
C. 体现了县级人民政府领导和管理教育的责任
D. 体现了县级人民政府对教育的财政投入责任
[单选题]教育的最基本职能是( )。
A. 培养人才
B. 传授知识
C. 传授技能
D. 传播文化
[单选题]“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所体现的教育方法是( )
A. 锻炼法
B. 陶冶法
C. 说服法
D. 榜样法
[单选题]“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说明人的思维具有( )
A. 间接性
B. 直观性
C. 概括性
D. 功能性
[多选题]教育学研究中引入实验法,其科学性大大增强,实验教育学以此为特色,其基本观点有()。
A. 教育实验与教学实践高度结合
B. 教育目的在于促使社会历史的客观文化向个体主观文化转变
C. 实验按三阶段"假设,计划,运用"进行
D. 倡导教育研究引用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
E. 主张用实验,统计,比较的方法探索与运用
[单选题]阅读下文,回答题:
A. ①我们这些总有一死的人的命运是多么奇特呀!我们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只做一个短暂的逗留,目的何在,却无所知,尽管有的自以为对此若有所感。但是不必深思,只要从日常生活就可以明白: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首先是那样一些人,他们的喜悦和健康关系着我们自己的全部幸福,然后是为许多我们所不认识的人。他们的命运通过同情的纽带同我们密切结合在一起。我们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别人(包括活着或死去的)的劳动,我们必须尽力以同样的分量来报偿我所领受了的和至今还领受着的东西。我强烈地向往着俭朴的生活,并且时常为发觉自己占有了同胞过多的劳动而难以忍受。
B. ②我完全不相信人类会有那种在哲学意义上的自由。每一个人的行为,不仅受着外界的强迫,而且还要适应内心的必然,叔本华说:“人能够做他所想的,他不能要他所想的。”这句话从我青年时代(young era),就对我是一个非常真实的铭言:在我自己和别人生活面临困难的时候,它总是使我们得到安慰,并且永远是宽容的源泉。这种体会可以宽大为怀地减轻那种容易使人气馁的责任感,也可以防止我们过于严肃地对待自己和别人:它还导致一种特别给幽默以应有地位的人生观。
C. ③要追究一个人自己或一切生物行为的意义和目的,从客观的观点来看,我总觉得是愚蠢可笑的。可是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断方向,就在这种意义上,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做是生活的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德、美和真。要是没有志同道合者之间的亲切感情,要不是全神贯注于客观世界——那个在艺术和科学工作领域里永远达不到的对象,那么在我看来,生活会是空虚的。人们所努力追求的庸俗目标——财产、虚荣、奢侈的生活——我总觉得可鄙。
D. 文中加点的三个“它”依次指代: 查看材料
E. 这句话、铭言、伦理基础
F. 这句话、这种体会、伦理基础
G. 叔本华的话、责任感、一定的理想
H. 叔本华的话、这种体会、把安逸和快乐看作生活目的
本文链接:https://www.zhukaozhuanjia.com/download/wqyrw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