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词&注释】
房性心律失常、特发性(idiopathic)、窦性心动过缓(sinus bradycardia)、窦性心动过速(sinus tachycardia)、右心室流出道(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窦性心律不齐(sinus arrhythmia)、窦性停搏(sinus arrest)、窦房阻滞(sinoatrial block)、心律失常。
[单选题]下列不属于窦性心律失常的是
A. 窦性心动过速
B. 窦性心动过缓
C. 窦性心律不齐
D. 窦性停搏(sinus arrest)
E. 房性逸搏心律
查看答案&解析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
[单选题]关于右心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仅起源于右心室流出道
B. 发生机制可能与触发活动有关
C. 对腺苷敏感
D. 可发生晕厥
E. 常表现为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单选题]房颤患者控制心室率在
A. 静息时60~80次/分,活动后<100次/分
B. 静息时60~100次/分,活动后<120次/分
C. 无论任何情况下都应是<120次/分
D. 静息时50~70次/分,活动后80次/分左右
E. 无论任何情况下都应是<100次/分
[单选题]关于长QT间期综合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临床表现为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晕厥和猝死
B. LQT1型患者症状多发生于运动和情绪激动时
C. LQT2型患者症状多发生于运动、情绪激动、熟睡和唤醒之间
D. LQT3型患者症状多发生于睡眠时
E. 根据体表心电图ST-T的形态不能判断基因类型
[单选题]扩张型心肌病病理及血流动力学改变不包括
A. 进行性加重的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各种心律失常
B. 左心室射血分数(EF)重度减低
C. 心肌收缩无力,心排量减少,心贮血量增多
D. 室壁变薄且运动普遍减低
E. 两侧心室扩大,通常以右心扩大为主
[多选题]左后分支阻滞心电图表现为
A. ST-T继发性改变
B. 电轴右偏
C. Ⅱ、Ⅲ、AvF呈qR波形
D. QRS时限<0.12秒
E. Ⅰ、AV1呈rS波形
[单选题]关于Brugada波形成机制的阐述,错误的是
A. SCN5A基因突变或错位
B. 复极早期内向钠电流减少
C. 复极早期瞬时外向钾电流增加
D. 复极早期心室外膜与内膜之间电位差明显增大
E. 动作电位2相内向钠电流增加
[单选题]关于双腔起搏器周期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心房除极后产生心室空白期,心室除极后产生心房空白期
B. PVARP是指心室后心房不应期,包括心房空白期和相对不应期
C. 心房总不应期等于AV间期与PVARB之和
D. AV间期+PVARP大于基础起搏间期
E. 通常起搏的AV间期大于感知的AV间期
[单选题]关于标准导联的描述,正确的是
A. Ⅰ导联是右下肢电极接正极,左上肢电极接负极
B. Ⅱ导联是左下肢电极接负极,右上肢电极接正极
C. Ⅲ导联是左下肢电极接负极,左上肢电极接正极
D. Ⅰ导联反映的是心电向量从右向左方向的运动情况
E. Ⅲ导联反映的是心电向量从右上向左下方向的运动情况
[单选题]以下为洋地黄效应的心电图表现,但应除外
A. R波为主的导联上ST-T呈鱼钩样改变
B. QT间期缩短
C. P波振幅降低或出现切迹
D. U波振幅轻度增高
E. ST段抬高
本文链接:https://www.zhukaozhuanjia.com/download/weqlv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