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词&注释】
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迷走神经(vagus nerve)、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respiratory sinus arrhythmia)、自主神经张力(autonomic tone)、声心动图、窦房阻滞(sinoatrial block)、发生变化、极化过程(process of polarization)、心动图检查、左心室壁(left ventricular wall)
[单选题]患者男性,58岁,5年前曾患前壁心肌梗死,无高血压病史,超声心动图检查最可能的表现为
A. 左心室前壁节段性运动异常
B. 左心室壁(left ventricular wall)弥漫性运动异常
C. 主动脉瓣反流
D. 左心室下壁节段性运动异常
E. 三尖瓣反流
查看答案&解析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
[单选题]窦性心律不齐的形成机制是
A. 由于窦房结不匀齐地发出激动所致
B. 由于窦房结内折返激动引起
C. 由于二度Ⅱ型窦房阻滞引起
D. 由于二度Ⅰ型窦房阻滞引起
E. 由于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引起
[单选题]急性心肌梗死时,不出现病理性Q波的情况是
A. 心肌梗死的直径>20~25mm
B. 心肌梗死的厚度>5~7mm
C. 心肌梗死发生在前壁
D. 心肌梗死发生在下壁
E. 心肌梗死发生在基底部
[单选题]关于短PR间期综合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窦性心律时PR间期<0.12s
B. 加速传导的部位在希氏束
C. 电生理检查可见AH间期<60ms
D. 心房率≥200次/分时,可保持1:1房室传导
E. 伴发心房颤动时,有恶化为心室颤动的危险
[单选题]关于窦房结支的起源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约40%起源于回旋支,60%起源于前降支
B. 约40%起源于回旋支,60%起源于右冠状动脉
C. 约40%起源于前降支,60%起源于右冠状动脉
D. 约40%起源于前降支,60%起源于回旋支
E. 约40%起源于右冠状动脉,60%起源于回旋支
本文链接:https://www.zhukaozhuanjia.com/download/wdeo8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