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词&注释】
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方差分析、相差显微镜(phase contrast microscope)、熟练掌握(skillfully master)、冠状动脉搭桥术、内部结构(internal structure)、血细胞分离机(blood cell separator)、婴儿死亡率(infant mortality)、完全随机设计(completely random design)、暗视野显微镜(darkfield microscope)
[单选题]对细菌结构的观察经常使用各种显微镜,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 一般细菌都大于0.25μm,故可用普通光学显微镜予以观察
B. 电子显微镜可以观察活的微生物
C. 暗视野显微镜(darkfield microscope)在暗视野中可观察不染色活菌,常用于检查活细菌、螺旋体及其动力
D. 相差显微镜主要用于检查不染色活细菌的形态及某些内部结构
E. 利用荧光抗体可与相应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在荧光显微镜下发出荧光,用于鉴定细菌、病毒等
查看答案&解析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
[单选题]出生率下降,可使
A. 婴儿死亡率(infant mortality)下降
B. 老年人口比重增加
C. 总死亡数增加
D. 老年人口数下降
E. 老年死亡率增加
[单选题]穿刺时采血者所持针头斜面向上,针与皮肤刺入角度为多少度,针头刺入皮肤后改变角度为多少度
A. 15°~20° 10°
B. 20°~30° 10°
C. 30°~50° 10°
D. 30°~50° 20°
E. 20°~40° 10°
[单选题]使用血细胞分离机(blood cell separator)进行血小板采集时,应记录
A. 采集时间、体外循环血量、抗凝剂使用量、血小板采集数量、献血者状态
B. 采集时间、体外循环血量、抗凝剂使用量、血小板采集数量、补充钙剂数量
C. 体外循环血量、抗凝剂使用量、血小板采集数量、献血者状态、有无献血反应
D. 采集时间、体外循环血量、抗凝剂使用量、交换溶液量、补充钙剂数量
E. 采集时间、体外循环血量、抗凝剂使用量、交换溶液量、有无献血反应
[单选题]献血者每次采集血液量和两次采集间隔为:
A. 献血者每次采集血液量一般为二百毫升,最多不超过四百毫升,两次采集时间不得少于3个月
B. 献血者每次采集血液量一般为四百毫升,两次采集间隔不少于6个月
C. 献血者每次采集血液量一般为二百毫升,两次采集间隔不少于3个月
D. 献血者每次采集血液量一般为二百毫升,最多不超过四百毫升,两次采集间隔不少于6个月
E. 以上都不正确
[单选题]下列哪种疾病不是稀释式自身输血的禁忌证
A. 造血系统疾病
B. 伴有感染性发热或菌血症
C. 心功能正常的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
D. 有严重内脏疾病或功能不全者
E. 休克未纠正
[单选题]抽检浓缩血小板不检测的项目是
A. HBsAg
B. HCV-Ab
C. HIV-Ab
D. 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
E. 疱疹病毒
[单选题]输血科(血库)关于自身输血的操作流程错误的是
A. 有每位自身输血者的详细病史记录包括现病史、过去病史和传染病史
B. 体格检查记录
C.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记录
D. 可以在普通病房采集血液
E. 自身血液必须做好各种登记和标签
[单选题]完全随机设计(completely random design)资料的方差分析中,必然有
A. SS组内 B. MS组间 C. MS总-MS组间+MS组内
D. SS总=SS组间+SS组内
E. MS组间>MS组内
[单选题]若X服从以μ,σ为均数和标准差的正态分布,则X的第95百分位数等于
A. μ-1.64σ
B. μ+l.64σ
C. μ+1.96σ
D. μ+2.58σ
E. 不能确定
本文链接:https://www.zhukaozhuanjia.com/download/w0v7g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