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词&注释】
心绞痛(angina pectoris)、房室传导阻滞、心室颤动(ventricular fibrillation)、硝酸甘油(nitroglycerin)、主要原因(main cause)、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 shock)、常规心电图(conventional ecg)、态心电图、乳头肌断裂(rupture of papillary muscle)、相对不应期(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
[多选题]房室交界区性逸搏心电图表现为
A. 其后有代偿间歇
B. 逆行P波可位于QRS波群之前、之后
C. T波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
D. 提前出现的正常QRS波群
E. 长于正常PP间期的间歇后出现的正常的QRS波群,P波缺失
查看答案&解析
举一反三:
[单选题]关于冠状动脉痉挛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冠状动脉痉挛引起的心绞痛又称Prinzmetal心绞痛
B. 冠状动脉痉挛可发生在正常的冠状动脉节段上
C. 冠状动脉痉挛可发生在有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
D. 导管操作一般不容易引起冠状动脉痉挛
E. 麦角新碱激发试验可帮助诊断
[单选题]关于房性期前收缩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提前出现的异位P′波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
B. P′R间期>0.12s
C. 异位P′波后继以正常或变异的QRS波群
D. 异位P′波后应有QRS-T波
E. 大多为不完全性代偿间歇
[单选题]关于Frank正交导联的描述,错误的是
A. 采用X、Y、Z三个互相垂直的导联
B. X导联正极在右腋中线第5肋间,负极在左腋中线第5肋间
C. Y导联正极在左腿,负极在头颈部(左后颈)
D. Z导联正极在前正中线与X轴同一水平,负极在后脊柱与X轴同一水平
E. X、Y、Z三个导联分别显示左右、上下、前后三个轴上的心电图
[单选题]关于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发生机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A. 有效不应期显著延长,只留下很短的相对不应期(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
B. 相对不应期(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延长并且>PP间距
C. 相对不应期(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和有效不应期均延长,以相对不应期(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延长为主
D. 有效不应期延长
E. 有效不应期极度延长,大于逸搏间期
[单选题]患者男性,55岁。近1周内频发胸痛,与活动无关,含硝酸甘油3分钟后缓解。该患者不适合进行的检查是
A. 常规心电图(conventional ecg)
B. 动态心电图
C. 心电向量图
D. 运动负荷试验
E. 超声心动图
[单选题]食管导联最佳部位记录的P波形态为
A. 正负双向,振幅最高
B. 直立
C. 倒置
D. 振幅最低
E. 正负双向,振幅最低
[多选题]下列疾病中出现二尖瓣型P波而诊断左心房肥大并不可靠的是
A. 高血压/左心室肥厚
B. 主动脉瓣病变
C. 急性心肌梗死
D. 急性左心衰
E. 以上都不是
[单选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是
A. 右心衰竭
B. 心源性休克
C. 室性心律失常
D. 心脏破裂
E. 乳头肌断裂(rupture of papillary muscle)
[单选题]患者男性,45岁,因心悸就诊。食管心房调搏测定的房室结前传文氏点为110次/分,2:1阻滞点为130次/分,可能的原因为
A. 存在房室传导阻滞
B. 迷走神经张力增高
C. 经房室结双径路的慢径路传导
D. 药物影响
E. 以上都是
本文链接:https://www.zhukaozhuanjia.com/download/vyp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