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词&注释】
心室颤动(ventricular fibrillation)、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完全性(complete)、心电图改变(electrocardiogram changes)、心电图异常(abnormal ecg)、右心室肥大(righ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体表心电图(surface electrocardiogram)、获得性(acquired)、心室不应期(ventricular refractory period)、相对不应期(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
[单选题]关于房间隔缺损心电图改变的阐述,不正确的是
A. 原发孔型缺损者,PR间期常延长,电轴左偏
B. 常出现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
C. 右心室肥大
D. 继发孔型缺损者均有心电图异常
E. 右心房肥大
查看答案&解析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
[单选题]关于起搏器起搏频率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是植入起搏器的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
B. 基础起搏频率通常设定在60~80次/分
C. 上限频率通常设定在100~120次/分
D. 起搏频率下降15%时,必须尽快更换起搏器
E. 当自身心率快于起搏频率时,只出现自身心率
[单选题]关于起搏器不应期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心房不应期由心房起搏或感知触发,分为心房空白期和相对不应期(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设置目的是为了避免感知心房脉冲后电位及其后的R波及T波
B. 心房后心室空白期由心房起搏或感知信号触发,不可程控,设置目的是为了防止心室电路对心房脉冲的交叉感知
C. 心室不应期(ventricular refractory period)由心室起搏或感知触发,分为心室空白期和相对不应期(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设置目的是为了避免感知起搏的QRS后电位及T波
D. 心室后心房不应期(PVARP)由心室起搏或感知信号触发,分为空白期和相对不应期(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设置目的是为了避免心房电路对心室脉冲的交叉感知或感知逆行P波
E. 总心房不应期=AV间期+PVARP=上限跟踪频率间期
[单选题]关于长QT间期综合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体表心电图(surface electrocardiogram)表现为QT间期延长
B. 易发生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和心脏性猝死
C. 可分为先天遗传性和后天获得性(acquired)两类
D. 反复晕厥
E. 体表心电图(surface electrocardiogram)上常有J波
本文链接:https://www.zhukaozhuanjia.com/download/vxe0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