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不凡考网发布临床免疫学卫生高级职称(副高)2023模拟冲刺试卷175相关信息,更多临床免疫学卫生高级职称(副高)2023模拟冲刺试卷175的相关资讯请访问不凡考网卫生职称考试频道。
1. [多选题]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eripheral polymorphonuclear leukocytes)增多见于
A. 伤寒
B. 急性中毒
C. 急性链球菌感染
D. 急性心肌梗死
E. 再生障碍性贫血
2. [单选题]下列对间歇热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体温升至39℃,持续数天,降至正常
B. 体温骤升达高峰持续数小时,迅速降至正常,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
C. 体温常至39℃以上,24小时波动范围大于2℃,但都在正常以上
D. 体温常至39℃以上,24小时波动范围小于2℃,均在正常以上
E. 体温常至39℃以上,24小时波动范围小于1℃
3. [单选题]男性,58岁。一天前出现黄疸、发热、腹痛、呕血。该患者可能是
A. 急性胆囊炎
B. 急性胰腺炎
C. 急性胃炎
D. 十二指肠炎
E. 胃黏膜脱垂
4. [单选题]对诊断嗜铬细胞瘤特异性最高的试验是
A. 尿VMA测定
B. 高血糖素激发试验
C. 可乐定抑制试验
D. 血E和NE的测定
E. 尿E和NE荧光法测定
5. [单选题]介导ADCC效应的主要细胞是( )
A. APC
B. NK细胞
C. B淋巴细胞
D. T淋巴细胞
E. 嗜酸性粒细胞
6. [单选题]单向免疫扩散是将
A. 抗体混入琼脂板内,然后打孔加入抗原,再进行电泳
B. 抗原与抗体均不混入琼脂板内,而是在一定位置打孔后,分别加入
C. 抗原混入琼脂板内,然后打孔加入抗体
D. 抗体混入琼脂板内,然后打孔加入抗原
E. 抗原混入琼脂板内,然后打孔加入抗体,再进行电泳
7. [单选题]化学发光酶免疫测定中使用的发光底物为
A. 吖啶酯
B. AMPPD
C. 三联吡啶钌
D. 碱性磷酸酶
E. Eu螯合物
8. [多选题]下列关于IgD的特性的描述,正确的包括( )。
A. 以单体形式存在
B. 为成熟B细胞的主要标志
C. 可以通过胎盘
D. 血清IgD的功能尚不清楚
E. 性质不稳定,易被蛋白酶降解
9. [单选题]免疫应答过程不包括( )
A. B细胞在骨髓内的分化成熟
B. B细胞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
C. 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处理和提呈
D. T、B细胞的活化、增殖、分化
E. 效应细胞及效应分子的产生和作用.
10. [单选题]抗酸染色法的正确步骤是
A. 5%苯酚复红液加温并延长染色时间,5%盐酸酒精脱色,亚甲蓝液复染
B. 5%苯酚复红液染色,3%盐酸酒精脱色,亚甲蓝液复染
C. 5%苯酚复红液加温并延长染色时间,3%盐酸酒精脱色,亚甲蓝液复染
D. 5%苯酚复红液染色,3%盐酸脱色,亚甲蓝液复染
E. 亚甲蓝液加温并延长染色时间,3%盐酸酒精脱色,5%苯酚复红液复染
11. [单选题]再次应答时,Th细胞活化所需的第一信号是如何产生的( )
A. Th细胞的TCR识别巨噬细胞表面的抗原肽-MHCⅡ类分子
B. Th细胞的TCR识别Bm细胞表面的抗原肽-MHCⅡ类分子
C. Th细胞的TCR识别巨噬细胞表面的抗原肽-MHCⅠ类分子
D. Th细胞的TCR识别Bm细胞表面的抗原肽-mIg
E. Bm的CD40与CD40L结合
12. [单选题]Ⅰ型超敏反应不具有的特点是
A. 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背景
B. 发生迅速,消退也快
C. 特异性IgE参与
D. 无补体参与
E. 免疫病理作用以细胞破坏为主
13. [单选题]凝集反应形成的反应现象
A. 肉眼可见
B. 必须用精密仪器测定
C. 肉眼不可见
D. 必须染色才可见
E. 必须借助显微镜
14. [单选题]诊断伤寒沙门菌感染中,整个病程中哪一类标本分离培养该细菌的阳性率最高
A. 粪便
B. 尿液
C. 静脉血
D. 骨髓
E. 十二指肠引流液
15. [单选题]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血清中的嗜异性抗体出现高峰和持续时间是( )
A. 出现于发病后1周内,高峰2周4内,持续时间1~3个月
B. 出现于发病后1~2周内,高峰为2~3周内,持续时间3~6个月
C. 出现于发病后2~3周内,高峰为3~4周内,持续时间6~9个月
D. 出现于发病后3~4周内,高峰为4~5周内,持续时间9~12个月
E. 以上都不是
16. [多选题]中性粒细胞趋化功能的测定方法有
A. 皮肤窗法
B. 滤膜渗透法
C. 琼脂糖凝胶平板法
D. NBT还原实验
E. 化学发光测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