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凡考网

我国在何时何地首先发现大批艾滋病感染者,标志着艾滋病流行进入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873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 【名词&注释】

    传播媒介(media)、随机化(randomization)、前瞻性(prospective)、变态反应(allergy)、节肢动物(arthropod)、加酸处理(addition of acid)、河豚毒素(tetrodotoxin)、艾滋病感染者(patients infected hiv)、必须有(must have)、简便易行(simple accurate)

  • [单选题]我国在何时何地首先发现大批艾滋病感染者(patients infected hiv),标志着艾滋病流行进入局部流行期

  • A. 1981年,广东
    B. 1981年,云南
    C. 1985年,广东
    D. 1989年,云南
    E. 1985年,广西

  • 查看答案&解析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 举一反三:
  • [单选题]从病原体侵入机体到机体出现临床症状的这一段时期称为
  • A. 传染期
    B. 潜伏期
    C. 前驱期
    D. 隔离期
    E. 发病前期

  • [单选题]流行病学实验研究偏倚控制不应包括下列哪一条
  • A. 为减少不依从,试验期限不宜过长
    B. 为减少不依从,干预措施应简便易行(simple accurate)
    C. 为减少不依从,应对受试者讲明研究的意义
    D. 为减少不依从.应多选择新发病例
    E. 为减少不依从,应对受试者说明预期结果

  • [单选题]河豚毒素(tetrodotoxin)在哪种条件下可被破坏
  • A. 油炸
    B. 冷藏
    C. 煮沸
    D. 日晒盐腌
    E. 加酸处理

  • [单选题]流行性乙型脑炎最可能的传播途径是
  • A. 经土壤传播
    B. 直接接触传播
    C. 经动物传播
    D. 经媒介节肢动物传播
    E. 经空气传播

  • [多选题]HIV感染后CD4T淋巴细胞受损的主要机制有
  • A. 病毒直接损伤
    B. 非感染细胞通过形成融合细胞而受损
    C. HIV感染干细胞
    D. 免疫损伤
    E. Ⅲ型变态反应

  • [单选题]哪一点是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不具备的
  • A. 需随机化分组
    B. 必须有(must have)干预措施
    C. 实验组和对照组是自然形成的
    D. 是前瞻性研究,必须随访观察实验结果
    E. 盲法观察控制信息偏倚

  • [单选题]分析一种新药与常规用药的疗效时,计算=4.72,P<0.05。且新药有效率比常规药高。故可认为
  • A. 假设新药与常规用药效果相同,而结论未接受假设,说错的可能性<5%
    B. 假设新药与常规用药效果相同,而结论未接受假设,说对的可能性<5%
    C. 假设新药与常规用药效果不同,而结论未接受假设,说对的可能性>5%
    D. 假设新药与常规用药效果不同,而结论未接受假设,说错的可能性>5%
    E. 以上都不对

  • [单选题]取中府配肺俞治疗咳喘,属配穴法中的( )
  • A. 表里配穴法
    B. 远近配穴法
    C. 上下配穴法
    D. 左右配穴法
    E. 前后配穴法

  • 本文链接:https://www.zhukaozhuanjia.com/download/vvvg8yl.html
  • 推荐阅读
    考试宝典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