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凡考网

血平板上能形成双溶血环的细菌是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1680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 【名词&注释】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肾结石(kidney calculi)、肾结核(renal tuberculosis)、巨核细胞(megakaryocyte)、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不适当(inadequacy)、比色计(colorimeter)、单纯性肾病综合征(simple nephrotic syndrome)、辅因子活性、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microangiopathic hemolytic anemia)

  • [单选题]血平板上能形成双溶血环的细菌是

  • A. 肉毒梭菌
    B. 炭疽杆菌
    C. 产气荚膜梭菌
    D. 破伤风梭菌
    E. 金黄色葡萄球菌

  • 查看答案&解析
  • 举一反三:
  • [多选题]下列对于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microangiopathic hemolytic anemia)的描述,正确的有( )。
  • A. 是红细胞在病变的微血管通过时被机械性损伤而导致的溶血性贫血,常见于ITP、HUS及DIC
    B. 血片中可出现盔形、三角形红细胞
    C. 严重者可出现有核红细胞及多染红细胞
    D. 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降低
    E. 属于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 [单选题]血尿可见于下列疾病,但除外
  • A. 肾肿瘤
    B. 肾结核
    C. 急性肾小球肾炎
    D. 肾结石
    E. 单纯性肾病综合征(simple nephrotic syndrome)

  • [单选题]下列有关ITP的描述.不适当的是
  • A. 脾不大
    B. 骨髓巨核细胞数量增多
    C. 巨核细胞体积变大
    D. 血小板计数减少
    E. 出血时间延长

  • [单选题]男性,30岁,血管性血友病,凝血因子Ⅷ活性为3%,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含量为32.5%,瑞斯脱霉素辅因子活性为0。血浆和血小板中无多聚体,染色体检查: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基因部分缺失。故该患者分型为
  • A. 血管性血友病Ⅰ型
    B. 血管性血友病ⅡA亚型
    C. 血管性血友病ⅡB亚型
    D. 血管性血友病ⅡM亚型
    E. 血管性血友病Ⅲ型

  • [单选题]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比色法的原理,以下哪项叙述是正确的( )
  • A. 在规定波长和液层厚度的条件下,具有一定的消化系数
    B. 高铁血红蛋白与氰结合成稳定的棕褐色氰化高铁血红蛋白
    C. 血红蛋白可被亚铁氯化钾氧化成正铁血红蛋白
    D. 在721型比色计(colorimeter)上测得透光度,乘以367.7,即得血红蛋白浓度
    E. 能测定所有的血红蛋白

  • 本文链接:https://www.zhukaozhuanjia.com/download/vgq3o7.html
  • 推荐阅读
    考试宝典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