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词&注释】
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预激综合征(preexcitation syndrome)、正常值(normal value)、自主神经(autonomic nerve)、自律性(automaticity)、估计值(estimated value)、心脏病患者(cardiopath)、静脉注射阿托品、心得安。、相对不应期(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
[多选题]关于预激综合征说法正确的是
A. 预激是指心房冲动提前激动部分心室肌
B. 预激综合征患者大多有器质性心脏病
C. 预激本身即可引起症状
D. 预激综合征可于任何年龄都可发生
E. 预激的解剖学基础是存在房室旁路
查看答案&解析
举一反三:
[单选题]关于加速性交界性心动过速的阐述,丕至确的是
A. 常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cardiopath)
B. 窦性心律与加速性交界性心动过速可交替出现
C. 频率多在70~100次/分左右
D. 常突发突止
E. 发生的机制为房室交界区内异位节律点自律性增高
[单选题]关于固有心率的阐述,错误的是
A. 固有心率随年龄增加而降低
B. 固有心率正常值为(101±11)次/分
C. 固有心率≥80次/分为阳性
D. 固有心率估计值的计算公式为:118.1-0.57×年龄
E. 测定固有心率时,应静脉注射阿托品和心得安
[单选题]以下关于相对不应期(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心肌细胞对阈刺激不发生任何兴奋反应的时期,称为相对不应期(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
B. 应用比阈刺激值低的刺激能引起兴奋反应的时期,称为相对不应期(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
C. 应用比阈刺激值高出2~4倍强度的刺激,可以引起扩布性激动反应的时期,称为相对不应期(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
D. 应用比阈刺激值高出2~4倍强度的刺激,不能引起兴奋反应的时期,称为相对不应期(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
E. 应用大于阈刺激值100倍强度的刺激也不引起兴奋反应的时期,称为相对不应期(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
[单选题]由左、右冠状动脉同时供血的心室壁是
A. 左心室前壁
B. 左心室侧壁
C. 左心室前间隔
D. 左心室后壁
E. 左心室心尖部
[单选题]关于房室结双径路引发的心电图表现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发生折返性心动过速时RP′间期可<70ms
B. 室性期前收缩通常不易诱发快慢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C. 心房激动可分别沿房室结快慢径路下传形成1:2房室传导
D. 二条房室结慢径路可交替顺传引起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E. RP′间期可大于P′R间期
[单选题]以下情况可引起左胸导联QRS波群振幅增高,但不包括
A. 左心室肥大
B. 右束支阻滞
C. B型预激综合征
D. 前间壁心肌梗死
E. 运动员
[单选题]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与干扰性房室分离的主要区别是
A. 房室分离
B. P波与QRS波群无关
C. 室性逸搏心律
D. PP间距小于RR间距
E. 心室夺获
[单选题]心肌梗死陈旧期的心电图表现是
A. T波高耸,无ST段抬高和坏死性Q波出现
B. T波高耸,随即出现ST段抬高,无坏死性Q波出现
C. ST段弓背向上抬高,T波倒置,出现坏死性Q波
D. 抬高的ST段回到等电位线,T波倒置变深,存在坏死性Q波
E. ST-T大多已恢复正常(部分患者T波倒置可持续存在),存在坏死性Q波
[多选题]高钙血症心电图QT间期缩短的原因错误的是
A. 除极增快
B. 动作电位2相时间不变,3相时间缩短
C. 动作电位2相时间缩短,3相时间不变
D. 动作电位2相时间缩短,3相时间缩短
E. 心动过速所致相对性QT间期缩短
本文链接:https://www.zhukaozhuanjia.com/download/veq5e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