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未来深海水下线缆的外皮将由玻璃制成,而不是特殊的钢材或铝合金。因为金属具有颗粒状的微观结构,在深海压力之下,粒子交界处的金属外皮容易断裂。而玻璃看起来虽然是固体,但在压力之下可以流动,因此可以视为液体。
A. 由此可以推出( )。
B. 玻璃没有颗粒状的微观结构
C. 一切固体几乎都可以被视为缓慢流动的液体
D. 玻璃比起钢材或铝合金,更适合做建筑材料
E. 与钢材相比,玻璃的颗粒状的微观结构流动性更好
2. [单选题]在辞书的编纂过程中,存在所谓“共识”问题。因而作出完全相同(completely identical)的释义是可能的,但也是有限度的,绝不能用所谓的“共识”给自己的抄袭行为开脱。这段话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在辞书编纂过程中,( )。
A. 出现完全相同(completely identical)的释义是不可避免(inevitable)的
B. 会出现一定数量的完全相同(completely identical)的释义,但限度很难掌握
C. 只要出现完全相同(completely identical)的释义,就应视为抄袭行为
D. 如果出现大量的完全相同(completely identical)的释义,就不是“共识”,而是抄袭
3. [单选题]理查德•费曼曾在演讲中说到:“科学知识是一种力量,它既能让我们行善,也能让我们为恶,但它本身并不附带使用说明。”正因为如此,世界各国在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强调科技价值的同时,也对科技与道德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绝大多数(most)科技工作者也都以道德自律作为开展科研活动的起点。基于这一点,我们就完全能够理解,同样身为声名显赫的科学家,为什么人们对爱迪生无比崇敬,而罗伯特•奥本海默却饱受争议。因为前者的发明比如留声机、电灯、电话为人类生产生活的进步带来了极大的便捷,而后者制造的原子弹却导致成千上万的人魂归黄泉。 对本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A. 科学本身并无善恶之分
B. 科技工作者应该进行道德自律
C. 为人类发展做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才能得到人们的崇敬
D. 科技进步应该以推动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为己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