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凡考网

非阵发性房室交界区性心动过速发生机制是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1609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 【名词&注释】

    脂肪组织(adipose tissue)、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苯妥英钠(phenytoin sodium)、完全性(complete)、自律性(automaticity)、洋地黄(digitalis)、右心房(right atrium)、冠状沟、普鲁卡因酰胺(procainamide)

  • [多选题]非阵发性房室交界区性心动过速发生机制是

  • A. 触发活动
    B. 折返
    C. 迷走神经张力增高
    D. 房室交界区组织自律性增高
    E. 电解质紊乱

  • 查看答案&解析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 举一反三:
  • [单选题]引起心肌缺血最主要的病因为
  • A. 主动脉瓣狭窄
    B. 肥厚型心肌病
    C. 严重贫血
    D.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E. 二尖瓣狭窄

  • [单选题]颈动脉窦按摩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患者取坐位
    B. 取下颌角触及颈动脉搏动处
    C. 先轻柔按摩逐渐增加压力
    D. 按摩持续5秒
    E. 双侧同时按摩

  • [单选题]使快速心房颤动的心室率减慢应首选
  • A. 利多卡因
    B. 洋地黄(digitalis)
    C. 奎尼丁
    D. 普鲁卡因酰胺(procainamide)
    E. 苯妥英钠

  • [单选题]关于冠状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冠状沟介于左、右心室之间
    B. 冠状沟呈额状位,近似环行,将心房和心室分开
    C. 冠状沟将左、有心房分开
    D. 右冠状动脉走行于左心房和左心室之间的冠状沟内
    E. 冠状沟无脂肪组织填充

  • [多选题]关于感知过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是起搏器随访中常出现的问题之一
    B. 单极感知比双极感知容易出现
    C. 常见的原因包括感知阈值低、交叉感知、T波感知、电磁干扰等
    D. 感知过度易引起竞争性心律失常
    E. 对交叉感知引起的感知过度,可适当降低对应心腔的起搏输出电压

  • [单选题]关于心脏位置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心脏位置随人的体型会有改变
    B. 心脏位置随人的呼吸会有改变
    C. 吸气末,心脏可呈横位
    D. 肥胖的人,心脏可呈横位
    E. 瘦高的人,心脏可呈悬垂位

  • [单选题]传统的三度房室阻滞的诊断标准不能排除二度房室阻滞伴干扰引起的房室分离。以下为有些学者建议的更严格的诊断三度房室阻滞的标准,其中错误的是
  • A. 逸搏心率需<45次/分
    B. 必须是室性逸搏心律
    C. 逸搏周期≥2倍PP间期
    D. 心房率<135次/分
    E. 心房率>心室率

  • [单选题]关于心房扑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心房扑动是一种室上性心律失常,可分为Ⅰ型和Ⅱ型
    B. 心房扑动的发生机制有折返机制和自律性机制
    C. 部分患者可表现为心房扑动-颤动或不纯性心房扑动
    D. 心房扑动不会发生于预激综合征患者
    E. 心房扑动的下传比例可为1:1、2:1、3:1、4:1等

  • [单选题]以下为动态心电图ST段下移异常事件的检测方法,其中不正确的表述是
  • A. ST段的斜率是指J点的高度减去ST段终点的高度
    B. ST段的斜率<0时表示ST段为下斜型下移
    C. ST段的斜率>0时表示ST段为上斜型下移
    D. ST段的斜率=0时表示ST段为水平型下移
    E. ST段的斜率≤0对心肌缺血的诊断有意义

  • 本文链接:https://www.zhukaozhuanjia.com/download/qkevro.html
  • 推荐阅读
    考试宝典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