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多选题]:构成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基本环节有( )。
A. 生产
B. 流通
C. 交换
D. 消费
2. [单选题]中华民族崇尚亲邦善邻,主张和而不同。孔子在两千多年前提出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被誉为处理国家间关系的“黄金法则”。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这一法则的是( )。
A.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B.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准则
C.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D. 我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3. [单选题]2009年3月1日16时13分10秒,__________环月飞行482天后成功撞月,为我国探月一期工程画上圆满句号。
A. 嫦娥二号卫星
B. 嫦娥一号卫星
C. 神州七号
D. 凤凰号
4. [单选题]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行政监察机关(administrative supervisory organs)的监察对象不包括( )。
A. 省长
B. 市长
C. 县长
D. 乡长
5. [单选题]下列四句话中有一句话可以产生不同的理解,请把这个有歧义的句子找出来( )。
A. 面对人类,失去慈悲之心的医学是冷冰冰的,有缺陷的
B. 他在树上爬上爬下,轻捷得像只猴子,一干就是两个多小时
C. 新来的水库工地的技术员走进屋就嚷了起来:“我现在就要热饭”
D. 只有做到对知识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才可能增加科技
6. [单选题]古典诗歌的译者不是古人,他无需为古人翻译,无论是原诗所属的古人,还是译诗所属的古人。事实上,采用英诗传统格律,当代英语读者并不买账。自新诗运动以来,英诗的创作已彻底摆脱了传统格律的束缚,翻译也是如此。美国新诗运动的主帅庞德以自由体译中国古典诗歌18首,大受欢迎,掀起了一个翻译中国诗的热潮,同时也为刚刚起步的新一代诗人输送了外来营养。英国汉学家韦利紧随其后,一反传统汉学家固守英诗格律的观念,采用自由的“弹跳律”翻译汉诗。
A. 在本段文字中,“原诗”事实上所指的是( )。
B. 传统格律英诗
C. 具体原创诗歌
D. 中国古代诗歌
E. 所有古典诗歌
7. [单选题]“高”是天的一种特性,是天坛的意境美之一。天坛的建筑是连续性的逐渐上升的完整体。从南北中轴线(north-south axis line)上看,南端的圆丘高5.18米,皇穹宇高19.2米,祈年殿上升到38米,成为中轴线的高峰。故宫太和殿是永乐以前全城最高的建筑,是帝王的象征,而祈年殿比太和殿还高出3米,成为天帝的象征。祈年殿的主体建筑四周,墙外低楼,空间开阔,祈年殿和圆丘的整个外轮廓直接与天空连接,祭坛仿佛高入云霄,人站在祭坛上也好像升上青天。天坛的崇高感中,蕴含着敬天的思想。
A. 根据这段文字,下列对天坛建筑“高”这一意境美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B. 渐次升高,表示对上天的崇拜
C. 高于其它建筑,说明其地位崇高
D. 高入云霄,表达“羽化登仙”的愿望
E. 突出崇高感,强化敬畏上苍的心情
8. [单选题]出血性梗死常发生于( )。
A. 肾、肠
B. 脾、肺
C. 肺、肠
D. 心、肠
E. 肾、心
9. [单选题]安定的住房,是尊严的前提,幸福的第一步。城市如果要让生活更美化,就要从让每个人都住有所居开始。但住房问题又是城市最大的挑战,“房荒是城市特有的问题”。恩格斯1872年的名著《论住宅问题》就提出住房问题的根源是城市和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城市化和工业化带来人口在城市的高度集中,带来城市土地资源的稀缺,从而产生住房需求和供给之间的巨大反差。住房短缺是一种典型的“城市病”。
A.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B. 住有所居是尊严的前提,幸福的基础
C. 住房问题的产生和解决与城市发展密切相关
D. 资源的集聚效应和稀缺效应是相伴而生的
E. 住房短缺是伴随城市发展而产生的“城市病”
10. [单选题]规范性公文标题的时间是( ).
A. 公文发布的时间
B. 公文撰写的时间
C. 公文打印的时间
D. 公文讨论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