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词&注释】
最密切联系原则(the doctri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re
...)、广告公司、中国公民(chinese citizen)、近亲结婚(consanguineous marriage)、法律规避、办公大楼(office building)、生产、销售伪劣产品、股东大会决议(resolution of general meeting of shareh
...)、犯罪活动、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china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ndtrade a
...)
[多选题]关于法与道德的论述,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 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的区别之一就在于道德规范不具有国家强制性
B. 按照分析实证主义法学的观点,法与道德在概念上没有必然联系
C. 法和道德都是程序选择的产物,均具有建构性
D. 违反法律程序的行为并不一定违反道德
查看答案&解析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
[多选题]某上市公司招股说明书中列明的募集资金用途是环保新技术研发。现公司董事会决议将募集资金用于购置办公大楼。对此,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 未经股东大会决议(resolution of general meeting of shareh)批准,公司董事会不得实施此项购置计划
B. 如果股东大会决议(resolution of general meeting of shareh)不批准,公司董事会坚持此项购置计划,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有权责令该公司改正
C. 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有权对擅自改变募集资金用途的该公司责任人员处以罚款
D. 在未经股东大会批准而实施了此项购置计划的情况下,该公司可以通过发行新股来解决环保新技术研发的资金需求
[多选题]中国公司与德国公司因合同纠纷提交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china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ndtrade a)在北京仲裁,合同没有对法律适用作出选择。该合同在美国签订,实际履行地在法国,依据最密切联系原则,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china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ndtrade a)可以选择适用的实体法有:( )
A. 中国法
B. 德国法
C. 美国法
D. 法国法
[多选题]下列哪些行为不构成单位犯罪?
A. 甲、乙、丙出资设立一家有限责任公司专门从事走私犯罪活动
B. 甲、乙、丙出资设立的公司成立后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为主要经营活动
C. 某公司董事长及总经理以公司名义印刷非法出版物,所获收入由他们二人平分
D. 某公司董事长及总经理组织职工对前来征税的税务工作人员使用暴力,拒不缴纳税款
[多选题]在我国享有立法提案权的主体有
A. 中央军事委员会
B. 国务院
C. 15名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
D. 最高人民检察院
[多选题]请回答下列 100~101 题。 中国公民刘某与赵某是表兄妹。因中国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结婚。二人遂在已取得美国国籍的刘某之兄的帮助下办理移民,在美国肯塔基州结婚之后回国居住工作,后来,刘某因病去世,未留遗嘱,刘某之兄与赵某二人为争夺遗产产生了纠纷,赵某诉至法院,要求以配偶身份继承遗产。
A. 第100题:中国法院下列做法中错误的是:( )
B. 承认赵某的配偶身份受理该继承纠纷
C. 刘某和赵某规避中国婚姻法禁止近亲结婚的强制性规定,故认定二者婚姻无效
D. 对刘某和赵某婚姻有效性适用美国肯塔基州法,认定为有效,对赵某配偶身份予以认可
E. 因当事人是美国人,故驳回诉讼,告知其向美国有关法院起诉
[单选题]甲化妆品公司认为乙广告公司代为制作的广告不能反映其化妆品特点,甲化妆品公司向某县人民法院起诉,要求乙广告公司退还所收取的广告制作费。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发现在合同履行过程中,经过甲化妆品公司的同意,乙广告公司将其为甲化妆品公司制作广告的合同转让给了丙广告公司。此时,如果甲化妆品公司不同意将被告乙广告公司更换为丙广告公司,人民法院应当:( )
A. 告知甲化妆品公司重新起诉
B. 裁定驳回甲化妆品公司的起诉
C. 判决驳回甲化妆品公司的起诉
D. 判决驳回甲化妆品公司的诉讼请求
[多选题]基金招募说明书应包括:( )
A. 基金合同和基金托管协议
B. 基金份额的发售期限
C. 基金管理人、托管人的报酬及其他有关费用
D. 风险警示
[单选题]关于法律概念、法律原则、法律规则的理解和表述,下列哪一选项不能成立?
A. 法律规则并不都由法律条文来表述,并非所有的法律条文都规定法律规则
B. 法律原则最大程度地实现法律的确定性和可预测性
C. 法律概念是解决法律问题的重要工具,但是法律概念不能单独适用
D. 法律原则可以克服法律规则的僵硬性缺陷,弥补法律漏洞
[多选题]第 59 题 下列有关答复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能够当场答复的,应当场予以答复
B. 均应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予以答复
C. 不能当场答复的,应收到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予以答复。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D. 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涉及第三方权益的,行政机关征求第三方意见所需时间不计算在法定答复期限内
本文链接:https://www.zhukaozhuanjia.com/download/q5o3l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