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词&注释】
室间隔(interventricular septum)、房室传导阻滞、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风湿性心脏病(rheumatic heart disease)、心房扑动(atrial flutter)、非梗阻性(non-obstructive)、窦性心律不齐(sinus arrhythmia)、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乳头肌断裂(rupture of papillary muscle)、相对不应期(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
[单选题]关于Mahaim纤维心电图特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PR间期正常或延长
B. QRS波群时限正常或延长,起始部可见delta波
C. 可出现ST-T改变
D. 可引起窄QRS波群心动过速,也可引起宽QRS波群心动过速
E. 仅能发生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查看答案&解析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
[单选题]关于钩拢现象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是指副节律点对主导节律点产生正性变时作用的干扰现象
B. 两种节律之间的影响是通过电和机械共同作用而产生的
C. 时相性窦性心律不齐(sinus arrhythmia)属于钩拢现象
D. 发生钩拢现象一定出现等频心律
E. 非阵发性房室交界性心动过速伴有钩拢现象在临床上相对多见
[单选题]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运动负荷试验为
A. 二级梯运动试验
B. 活动平板和踏车运动试验
C. 核素运动试验
D. 超声运动试验
E. 药物负荷试验
[单选题]Frank导联中Y导联电极的部位
A. 正极置于左腿,负极置于头颈部
B. 正极置于左腋中线第5肋间,负极置于右腋中线第5肋间
C. 正极置于前正中线与X轴同一水平,负极置于后脊柱与X轴同一水平
D. 位于A、E之间与X轴和Y轴各构成45°角
E. 正极置于头颈部,负极置于左腿
[单选题]关于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生机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A. 有效不应期极度延长,大于逸搏间期
B. 相对不应期(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延长并且>PP间距
C. 相对不应期(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和有效不应期均延长,以相对不应期(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延长为主
D. 有效不应期显著延长,只留下很短的相对不应期(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
E. 有效不应期延长
[单选题]以下最易引起阿-斯综合征的是
A.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B. 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C. 心房扑动
D.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E. 窦性心动过速
[多选题]再灌注心律失常包括
A. 三度房室阻滞
B. 心动过缓
C. 窦性心动过速
D. 加速的室性自主心律
E. 室颤
[单选题]患者男性,40岁,活动时心谎、气短伴胸痛、晕厥2次。听诊在其胸骨左缘3~4肋间闻及较粗糙的喷射性收缩期杂音。超声心动图上显示:左心房稍大,室间隔厚度为28.8mm,凸向左心室流出道,二尖瓣前叶在收缩期有前向移动(SAM征),左心室流出道狭窄。二尖瓣轻度反流。其超声心动图的诊断应为
A. 冠心病,乳头肌断裂(rupture of papillary muscle)
B. 风湿性心脏病
C. 肥厚型心肌病(梗阻性)
D. 肥厚型心肌病(非梗阻性)
E. 主动脉瓣狭窄
[单选题]长QT间期综合征的心电图标准中,可作为独立的诊断标准应为
A. QTc间期>0.44s
B. 女性QTc间期>0.48s、男性QTc间期>0.47s
C. QT间期>0.44s
D. QTc间期在0.41~0.46s
E. 女性QT间期>0.48s、男性QT间期>0.47s
[单选题]VVI起搏器是指
A. 心室起搏+心房感知+感知后触发
B. 心房起搏+心室感知
C. 心室起搏+心室感知+感知后触发
D. 心室起搏+心室感知+感知后抑制
E. 心房起搏+心房感知+感知后抑制
本文链接:https://www.zhukaozhuanjia.com/download/pxy9j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