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不凡考网发布泌尿外科中级2023精选每日一练(08月06日)相关信息,更多泌尿外科中级2023精选每日一练(08月06日)的相关资讯请访问不凡考网卫生职称考试频道。
1. [单选题]90%大面积深度烧伤,长期使用(long-term use)亚胺培南后出现发热、腹泻、口腔黏膜及咽部可见白色斑膜形成。首先要考虑
A. 休克
B. 二重感染
C. 蜂窝织炎
D. 全身性感染
E. 烧伤创面脓毒血症
2. [单选题]贯通伤
A. 既有入口又有出口的损伤
B. 入口与出口相连,伤道呈沟槽状
C. 入口和出口在同一点的损伤
D. 只有入口没有出口的损伤
E. 皮肤完整性受到破坏的损伤
3. [单选题]男性,37岁。既往有肝炎病史11年。超声检查发现脾脏显著肿大,肝表面不光滑,肝实质回声不均匀。右肝可见3cm的圆形病变,边缘整齐光滑,有弱回声晕,内部为均匀低回声。最可能的诊断是
A. 慢性肝炎
B. 慢性肝炎合并肝硬化
C. 肝硬化合并肝囊肿
D. 肝硬化合并肝肿瘤
E. 肝硬化合并门静脉高压
4. [单选题]女性患者,43岁,因左腰部胀痛就诊。超声检查发现左肾盂积水,肾盂内有一直径2.0cm结石,IVP示左肾中度积水,输尿管通畅,右肾正常,此时最佳治疗方法是
A. 肾盂切开取石
B. 经皮肾镜取石
C. ESWL(体外震波碎石)
D. 观察待积水加重再治疗
E. 经肾窦切开取石
5. [单选题]菌血症是指
A. 循环血液中存在活的细菌
B. 大量毒素而非病原体进入血液循环,引起剧烈的全身反应
C. 各种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所引起的一系列全身性炎症反应的过程
D. 微生物侵入机体后引起的炎症反应
E. 宿主因感染而产生的全身性炎症反应过程
6. [单选题]创伤后炎症反应对机体的影响,下列错误的是
A. 炎症反应在局部可表现红、肿、热、痛
B. 渗出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能在组织间内起支架作用
C. 大量血浆渗出可使血容量减少
D. 过度的炎症反应有利于伤口愈合
E. SIRS和CARS都反映了机体炎症反应失控
7. [单选题]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的严重临床表现有
A. 上腹剧痛,高热持续1周以上
B. 常伴有休克
C. 腹胀显著,腹壁紧张与上腹肿块,可并发胰腺脓肿
D. 血尿淀粉酶不增高
E. 以上各点都是
8. [单选题]按国内常用的烧伤补液公式计算补液量,下列临床应用中,不正确的是
A. 伤后第一个24小时补液量(ml)=体重(kg)×Ⅱ~Ⅲ度烧伤面积(%)×1.5
B. 胶体液首选全血
C. 伤后第一个8小时应输入总量的1/2
D. 基础水分量2000ml
E. 胶体液和晶体液的比例是0.5:1,重者1:1
9. [单选题]下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表现特点,不正确的是
A. 结石阻塞胆囊管,造成胆汁淤积,继发细菌感染
B. 可分为急性单纯性胆囊炎、急性化脓性胆囊炎(acute suppurative cholecystitis)、急性坏疽性胆囊炎
C. 上腹阵发性绞痛,放射痛,发热、黄疸
D. Murphy征阴性
E. 坏疽穿孔造成胆汁性腹膜炎或穿孔至邻近脏器造成胆内瘘
10. [单选题]与人类皮肤癌有关的致癌物是
A. 紫外线
B. 黄曲霉素(aflatoxin)和植物苏铁素、乙型肝炎病毒
C. EB病毒
D. 血吸虫病
E. 单纯疱疹Ⅱ型病毒
11. [单选题]不需要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进行鉴别的是
A. 急性胰腺炎
B. 高位急性阑尾炎
C. 消化性溃疡穿孔
D. 肝脓肿
E. 急性单纯性肠梗阻
12. [单选题]下列脓毒症的临床特点,错误的是
A. 呈进行性、持续高动力、高代谢状态逐渐发展为内脏功能衰退,肺功能往往首先受损
B. 循环血液中存在细菌或由其产生的各种毒素引起的全身性反应
C. 诊断依据是宿主体内存在感染又同时出现SIRS
D. 严重脓毒症还伴有器官功能障碍、低灌流状态等临床表现
E. 脓毒性休克是在无血容量不足的情况下,收缩压<90mmHg
13. [单选题]重度烧伤休克期出现烦躁不安,首要采取的措施是
A. 镇静
B. 止痛
C. 补充血容量
D. 抗感染
E. 纠正酸碱平衡紊乱
14. [单选题]Charcot五联症出现在
A. 急性单纯性胆囊炎
B.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C. 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
D.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E. 绞窄性小肠梗阻
15. [单选题]压力性尿失禁不宜采用的治疗方法是
A. 尿道中段无张力悬吊术
B. 口服抗胆碱能制剂和α受体阻断剂
C. 盆底肌锻炼
D. 局部使用雌激素
E. 调整液体摄入量及排尿间隔时间
16. [单选题]休克除补充有效血容量外,合理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是抗休克的重要内容,下列应用血管活性药物需注意的问题中,不正确的是
A. 应在休克发生时尽早、足量使用
B. 纠正酸中毒,否则血管活性药物作用发挥小
C. 血管收缩剂用量不宜过大,防止加重心脏后负荷或微循环障碍
D. 应用血管扩张剂后,微循环中的酸性代谢产物进入循环,加重酸中毒
E. 血管活性药物必须配合其他抗休克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