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词&注释】
主导地位(leading position)、重点难点、知人善任(staffing)、劳动教养(reeducation through labor)、研究人员(researchers)、不必要的(unnecessary)、润物细无声、青少年健康成长(teenagers healthy growth)、《茉莉花》、前苏联教育(the former soviet education)
[判断题]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难点在农民。( )
查看答案&解析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
[单选题]明天就是选举日了,以下公民中不具有选举权的是:
A. 张某刚过完17岁生日
B. 黄某被判劳动教养3年执行中
C. 王某被查出患有精神病
D. 陈某被拘留15天执行中
[单选题]下列有关知识产权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在我国,知识产权是著作权、发现权、发明权和其他科技成果权以及专利权与商标权的名称
B. 知识产权的“知识”是指人的创造性的智力活动成果,这种成果无须具有为人所感知的客观形成
C. “知识产权”是外来语
D. “知识产权”概念、涵义由法律直接规定
[单选题]行政领导者的最主要职能是( ).
A. 组织指挥职能
B. 知人善任职能
C. 科学决策职能
D. 协调监督职能
[单选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2~45题。
A. 机器人工程师总是从自然中寻找灵感。然而,在过去几年里,他们的研究重点开始改变了。科学家们不像先前那样为制造更好的机器人而研究动物,而是为更好地,解动物而研究机器动物。
B. 过去l0年里,自动装置技术的发展以及电脑部件的不断缩小,意味着小型自动装置可以具备日益强大的处理能力。机器动物与真的动物相比具有很多优点。在对它们的人造大脑实行操作时,你无需考虑道德难题或动物权益问题。而且,人们可以利用它们揭示支配很多动物行为的神经元。
C. 这种技术的原理相当简单。如果你得出了一种动物的某种行为可能由大脑的某个部分控制的理论,你就可以制造一个自动装置,设计它的电路来模仿这种大脑构造。然后你在实验室像对待真的动物一样,利用同种观察、测量和重复技术考察其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它的行为和真正的动物相同,你很可能会有所收获。
D. 《人工动物学》的作者之一欧文?霍兰解释说:“如果这种理论对一个自动装置适用,你就可以确定你理论的某些部分是正确的。但如果它不适用,那么几乎肯定是你错了。”通常,证明理论的错误更加有用,因为这会揭示理论存在的问题并缩小研究人员寻找答案的范围。如果对机器动物的实验显示理论是正确的,这种理论可以反过来应用于生物学,为研究人员进行真动物实验提供有价值的起点。
E. 能够揭示是什么促成了动物行为的机器动物的一个例子是斯特林大学芭芭拉?韦布博士的机器蟋蟀。在夏季繁殖期,雄性蟋蟀用歌声吸引雌性蟋蟀。尽管生物学家们进行了多年研究,却仍未找到蟋蟀控制这种行为的神经系统,但他们估计这大约需要20个神经元。韦布采用了一种新方法。她制造了一个自动装置,线路设计与蟋蟀的一小部分神经系统相仿,试验它是否能像真的蟋蟀一样找到一个交配对象。
F. 韦布的机器蟋蟀证明,机器动物无需外形相似就可以像真的动物那样行动。它具备了雌性蟋蟀寻找爱侣所依据的全部基本特征。
G. 在韦布的实验中,机器蟋蟀能很容易地找到正确的路径,走向正在用歌声吸引它的雄蟋蟀。这令很多生物学家感到惊奇。这个装置表明,这种看似复杂的行为只需要4个神经元就足够。
H. 研究人员乐观地认为,仿生自动装置的前景令人鼓舞。芭芭拉?韦布博士说:“机器动物还不能完全代替真的动物,但我确实认为将来它会大有用武之地。随着技术的不断改善,我们将能够制造更多这种复杂系统。”
I. 42.第四段中加点的“这种理论”在文中具体所指的是( )。
J. 机器人工程师从自然中寻找的灵感
K. 自动装置具备的日益强大的处理能力
L. 一种动物的某种行为可能由大脑的某个部分控制的理论
M. 利用同种观察、测量和重复技术考察其行为所获得的结论
[多选题]以下公文处理环节属于收文处理过程的是( )
A. 拟办
B. 拟稿
C. 批办
D. 承办
[单选题]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能否根治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顽症,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teenagers healthy growth)的条件之一
B. 扬州市歌舞《茉莉花》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
C. 多年来曾被计划经济束缚下的人们也觉悟起来
D. 两天两夜没停的牛毛细雨又下起来了
[单选题]领导具有双重属性,其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
A. 自然属性
B. 社会属性
C. 权力属性
D. 服务属性
[单选题]阅读以下文字,完成 21~24 题。
A. 教育的任务就是唤醒人的潜力或潜在本质,使其内部产生一种自动力,最大限度地使其内部灵活性与可能性得到最佳发展。教育实质上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不仅仅是知识和认识的积累,而灵魂的成长成熟是没人可以代劳的。按本性说,人都希望成为真正的人,而不是异化的人。我们是什么样的人和别人要求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之间是有冲突的,人应按自身本性发展,自己决定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并靠自身改变自身进而把握自己安身立命之本。人要能健康成长必须经过这样一个内部发展过程。古人说:顺物之性以治物则物无不可用,顺人之性以治人则人无不可治。这与老子所说“我无为,而民自化”意思相通。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减少不必要的干涉与管束,充分信任新生人的内在机制,使人渐习而日无之,从无序达到有序。而试图过多干预存在物的生长规律,必将损害这些事物,同时也破坏自身的和谐。
B. 从心理上分析,人的这种生成是在不知不觉的无意识中达到的。而“那种最高最好的东西不是根据意识的规定制作的,而是一种自发的或无意识的成长的结果”。所谓“徙善远罪而不自知”也。自己订了好的品质自己都不觉得。这是在循循善诱中,潜移默化,熏陶渐染有以致之。但人们却常常忽视甚至无视这种无意识的作用,只把注意力放在提高自觉性上。因而习惯于单向灌输,把自己当做主体,把教育对象视为客体。视为活的接受器,惟享受教育者不能意识到自己在被施教。这实在是教育的一大误区,前苏联教育(the former soviet education)家苏霍姆林斯基对这个问题有过深刻的论述,他从自己长期的教育实践中认识到,一味强调自觉,必然“会在人身上培植虚伪的性格”,他严厉指责这样做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而“这种不道德的行为还有更巧妙、更隐蔽”的表现-__事先设计故意生造一种教育场景。可当受教育者非常准确地看穿这种矫揉造作的把戏,他的心灵便会作出防御戒备的反应,形象地说,便会扣上全部纽扣,整个封闭起来。所以,他不得不花费巨大的努力,使青少年不致感到他是被人有目的地引导到什么地方去。事实证明,受教育者越少感到落在自己头上的设想,其教育效果便越大。杜甫的两句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可作这种教化的形象说明,教育有如雨露之于草木,受教育者如坐春风,如沐春雨,在潜意识、半潜意识中,导致深层心理结构的变化。
C. 第 21 题 第一段中“这样一个内部发展过程”指的是( )。
D. 最大限度地使其内部灵活性与可能性得到最佳发展
E. 发展自身、决定自身、改变自身、把握自身
F. 顺人之性以治人,则人无不可治
G. 减少不必要的干涉和管束,充分信任尊重人的内在机制
[多选题]下列属于行政行为的有( ).
A. 一个行政机关购买办公用品
B. 行政机关制定规范性文件
C. 民航局发放机场使用许可证
D. 发布天气预报
本文链接:https://www.zhukaozhuanjia.com/download/pjx5l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