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词&注释】
宣传教育(propaganda and education)、主要特点(main features)、可取之处(redeeming features)、专心致志、反教条主义、法是什么、积极开展(actively develop)、前后矛盾、真实可信、言之有理(make sense)
[单选题]有一包化学肥料,可能是硫酸铵、碳酸氢铵、过磷酸钙、氯化钾中的一种。取少量样品,观察到其外观为白色晶体,加水后能全部溶解;另取少量样品与熟石灰混合、研磨,没有刺激性气体放出。这种化肥是( )
A. 氯化钾
B. 碳酸氢铵
C. 硫酸铵
D. 过磷酸钙
查看答案&解析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
[单选题]29. Which one is wrong?
A. Mike always puts his things away.
B. Tom can mend the kite.
C. Mike is not a careful boy.
D. Mike's shoes are worn out
[单选题]28. Which is NOT true?
A. The land never stops becoming deserts.
B. Scientists ask the people to live in the deserts and grow food there.
C. People do bad things to the earth.
D. Scientists may not be able to change the deserts.
[单选题]
A. returnB.adjust
B. contribute
C. stick
[单选题]12.A is
A. had
B. has
C. have
[多选题] (二) 历来真正做学问有成就的学者,都不懂得什么秘诀,你即便问他,他实在也说不出。明代的学者吴梦祥自己定了一份学规,上面写道:
A. 古人读书,皆须专心致志,不出门户。如此痛下工夫,庶可立些根本,可以向上。或作或辍,一暴十寒,则虽读书百年,吾未见其可也。
B. 看来这个学规中,除了“不出门户”的关门读书的态度不值得提倡以夕卜,一般都是很好的见解。事实的确是这样。不管你学习和研究什么东西,只要专心致志,痛下工夫,坚持不断地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最怕的是不能坚持学习和研究,抓一阵子又放松了,这就是“或作或辍,一暴十寒”的状态,必须注意克服。吴梦祥的这个学规对我们今天仍然有一些用处。
C. 这种学规早在宋代就十分流行,特别是朱熹等理学家总喜欢搞这一套。但是其中也有的不是学规,而是一些经验之谈。如陈善的《扪虱新话》一书写道:
D. 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盖不能入得书,则不知古人用心处;不能出得书,则又死在言下。惟知出知入,得尽读书之法也。
E. 用现在的眼光读这一段文字,也许觉得他的见解很平常。然而,我们要知道,陈善是南宋淳熙年间,即公元12世纪后半期的人。在那个时候他就能够提出这样鲜明的主张,也算是难能可贵的了。他主张要读活书而不要读死书,就是说要知入知出;要体会古人著作的精神和实质而不要死背一些字句,就是说要体会古人用心处而不可死在言下。不但这样,他还反对为读书而读书的倾向。他主张读书要求实际运用,并且要用得灵活,即所谓“透脱”。你看他的这些主张,难道不是一种反教条主义的主张吗?他的这个主张,过去很少有人注
F. 意,因为他的声名远不如朱熹等人,但是他根据自己读书的经验而提出了这种主张,我想这还是值得推荐的。
G. 宋儒理学的代表人物中,如陆九渊的读书经验也有可取之处o《陆象山语录》有一则写道:”如今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接着,他又举出下面的一首诗:
H.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①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I. 这就是所谓“读书不求甚解”的意思。本来说不求甚解也并非真的不要求把书读懂,而是主张对于难懂的地方先放它过去,不要死扣住不放。也许看完上下文之后,对于难懂的部分也就懂得了;如果仍然不懂,只好等日后再求解释。这个意思对于我们现在的青年读者似乎特别有用。
J. 注:①[涵泳]:深入体会。(节选自《不要秘诀的秘诀》)
K. 文中作者肯定的读书态度和方法是什么?(最好用文中语言作答)(2分)
L. 答:
M. 下面是关于本文行文特点和基本结构的分析,请选出不正确的一项。(2分) ( )
N. 作者在引述古代学者关于读书学规和方法的经验之谈后,接着对其作阐释和评述,并且融入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O. 引述陆九渊的诗句后,作者只对其中一句作了评述,是因为其他诗句与读书方法和态度无关。
P. 引述——评述——再引述——再评述,如此循环,是本文行文的主要特点之一。
Q. 本文虽然有三段引述三段评述,结构看似松散,其实是紧凑的,因为有一条读书方法和态度的主线相牵连。
R. 作者在引用陆九渊的诗句后,只对其中的“未晓不妨权放过”作了阐释,而不像前面两段在引用后作全面阐述,这是为什么?(2分)
S. 结合你的学习体验,谈谈文中倡导的读书态度和方法在我们学习中的作用。(3分)
T.
[单选题]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美韩两军演习区域靠近中国,毫无疑问是对中国安全的威胁,我国政府提出严正抗议。
B. 今年3月,我国“抢购食盐”的原因是谣言称日本福岛核泄露污染我国海盐所造成的。
C. 最近,市场上发现有害食品添加剂,有关部门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在销售食品时严格防止不出安全问题。
D. 昨天的《右江日报》报道了有关我市中学生参加2011年全国作文大赛。
[单选题]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 )
A. 有偿使用塑料袋、废物回收、植树造林都是节约资源的有效措施。
B. 《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监督管理部门对食品不得实施非免检,取消其免检制度。
C. 甲型HINl流感时期,要积极开展(actively develop)防疫知识宣传教育,提高群众自我防范和自我保护。
D. 研究表明,考前和考时的心态是取得好成绩的重要因素,所以考生一定要抱有“二心”——自信心和平常心。
[单选题]19.
A. He
B. She
C. His
D. Her
[单选题]23.— _______ your friend play the guitar?—Yes, he can, but he can;t play it well.
A. Must
B. Can
C. Should
D. Need
本文链接:https://www.zhukaozhuanjia.com/download/p50jn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