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词&注释】
病原菌(pathogen)、外毒素(exotoxin)、β-内酰胺(β-lactam)、传染性(infectious)、乙酰基转移酶(acetyltransferase)、类毒素(toxoid)、角质蛋白(keratoprotein)、拉丁文(latin)、抗原刺激(antigen stimulation)、皮肤癣(skin tinea)
[单选题]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是因为产生了
A. β-内酰胺酶
B. 乙酰基转移酶
C. 青霉素结合蛋白2a
D. 凝固酶
E. DNA酶
查看答案&解析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
[多选题]鼠疫杆菌产生的鼠毒素特点有
A. 内毒素
B. 化学成分是蛋白质
C. 外毒素
D. 细菌死亡裂解后释放
E. 可以脱毒成类毒素
[单选题]细菌命名采用
A. 罗马命名法
B. 拉丁命名法
C. 罗马双命名法
D. 拉丁双命名法
E. 罗马拉丁法
[单选题]第二次抗原刺激(antigen stimulation)时,IgG量显著增高的原因是
A. 免疫自稳
B. 免疫回忆
C. 强化免疫
D. 自身免疫
E. 被动免疫
[多选题]关于病毒复制,下列正确的是
A. 只在活细胞内进行
B. 从宿主细胞获得能量
C. 病毒蛋白抑制宿主的DNA合成
D. 利用宿主细胞的合成场所合成病毒蛋白质
E. 保持完整的结构和传染性
[单选题]皮肤癣(skin tinea)真菌具有的嗜特性是
A. 脂蛋白
B. 糖蛋白
C. 核蛋白
D. 角质蛋白(keratoprotein)
E. 纤维蛋白
[单选题]人体患伤寒后的血清抗体变化,不正确的是
A. O与H抗体在体内的消长情况不同
B. IgM类O抗体消失后不易受伤寒等病原菌的非特异抗原刺激(antigen stimulation)而重新出现
C. IgG类H抗体消失后易受非特异抗原刺激(antigen stimulation)而重新出现
D. IgM类O抗体出现较早,持续约半年
E. IgG类H抗体出现较早,持续约半年
本文链接:https://www.zhukaozhuanjia.com/download/oreyn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