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凡考网

患者女性,35岁。近2天来排柏油样便10次,由于第三天昏倒,送当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207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 【名词&注释】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克雷伯菌(klebsiella spp)、阿托品(atropine)、氯丙嗪(chlorpromazine)、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氧氟沙星(ofloxacin)、工作岗位(working post)、不符合(inconformity)、肾小管重吸收(tubular reabsorption)、批准文号(registered number of approval)

  • [多选题]患者女性,35岁。近2天来排柏油样便10次,由于第三天昏倒,送当地医院治疗。病史:既往无上腹痛及肝病史。无结核病史,近期无服药史及药物过敏史。查体:BP8.0/5.3kPa,脉搏150次/分钟。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首选的措施是

  • A. 口服奥美拉唑
    B. 洗胃
    C. 补充血容量
    D. 口服肾上腺素
    E. 阿托品解痉

  • 查看答案&解析
  • 举一反三:
  • [多选题]可使新生儿产生高胆红素血症的药物为
  • A. 硝基化合物
    B. 磺胺类药物
    C. 对氨基水杨酸
    D. 非那西丁
    E. 氯丙嗪

  • [多选题]下列不属于调剂室二线工作岗位(working post)的是
  • A. 调剂室收方划价
    B. 药品分装
    C. 补充药品
    D. 处方统计、登记
    E. 处方保管

  • [多选题]《中国药典》(2010年版)中,用薄层色谱法检查杂质的主要方法有
  • A. 杂质对照品法
    B. 比移值法
    C. 供试品自身对照法
    D. 面积归一化法
    E. 外标一点法

  • [多选题]阻止细菌蛋白质合成的抗生素是
  • A. 链霉素
    B. 头孢菌素
    C. 磺胺嘧啶
    D. 多黏菌素
    E. 红霉素

  • [多选题]患者男性,29岁,身高182cm,体重95kg。因“发热、咽痛3日,咳嗽、咳痰2日”来诊。先后曾接受“头孢西丁,头孢哌酮他唑巴坦,左氧氟沙星”抗感染治疗各1日,仍发热。有青霉素、磺胺药过敏史。查体:体温39.2℃。诊断:社区获得性肺炎。根据发病情况,该患者肺部感染常见的致病菌为A、肺炎链球菌
  • A. 金黄色葡萄球菌
    B. 流感嗜血杆菌
    C. 卡他莫拉菌
    D. 肺炎支原体
    E. 肺炎衣原体
    F. 嗜肺军团菌
    G. 阿莫西林+阿奇霉素
    H. 头孢曲松+阿奇霉素
    I. 莫西沙星+罗红霉素
    J. 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
    K. 左氧氟沙星+万古霉素
    L. 莫西沙星单药
    M. 环丙沙星单药
    N. 一般用至热退或呼吸道症状明显改善后3~5日停药,但疗程视不同病原体及疾病严重程度而异
    O. 影像学检查提示肺部阴影完全吸收
    P. 普通细菌感染如肺炎链球菌感染用至热退后72小时即可
    Q. 铜绿假单胞菌及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疗程宜超过2周
    R. 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感染疗程10~14日
    S. 军团菌感染10~21日

  • [多选题]氨基苷类药物与氢氯噻嗪合用易发生不可逆耳聋,氢氯噻嗪的作用是
  • A. 抑制氨基苷类药物的代谢
    B. 促进氨基苷类药物的吸收
    C. 干扰氨基苷类药物从肾小管分泌
    D. 影响体内的电解质平衡
    E. 促进氨基苷类药物从肾小管重吸收(tubular reabsorption)

  • [多选题]下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第1版的是
  • A. 1953年版
    B. 1963年版
    C. 1973年版
    D. 1985年版
    E. 1990年版

  • [多选题]《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对劣药和按劣药论处的规定是
  • A. 未取得批准文号(registered number of approval)生产的
    B. 变质不能药用的
    C. 超过有效期的
    D. 被污染不能药用的
    E. 药品成分的含量与药品标准规定不符合(inconformity)

  • [多选题]下列关于多发性骨髓瘤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血片中可看到红细胞呈缗钱状
    B. 血沉显著增快
    C. 骨髓瘤细胞是异常增殖的浆细胞
    D. 尿本周蛋白是免疫球蛋白重链出现于尿中所致
    E. 骨质破坏主要为溶骨性

  • 本文链接:https://www.zhukaozhuanjia.com/download/n87w4g.html
  • 推荐阅读
    推荐阅读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