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凡考网

下列对细菌染色的描述正确的是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314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 【名词&注释】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环境条件(environmental condition)、冠状动脉搭桥术、酸性染料(acid dyes)、禁忌证(contraindication)、不适应(inadaptation)、大多数(most)、发生变化、麻醉科医师、治疗同意书

  • [单选题]下列对细菌染色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常用碱性染料如亚甲蓝、结晶紫、碱性复红等,用于细菌染色
    B. 通常用酸性染料如伊红、酸性复红、刚果红等作细胞浆染色
    C. 单纯染料大多数(most)为偶氯化合物,化学亲和力低,不溶于水,可溶于脂溶剂。如苏丹染料,常用于脂肪组织的染色
    D. 革兰染色法不被乙醇脱色仍保留紫色者为革兰阳性菌,被乙醇脱色后复染成红色者为革兰阴性菌
    E. 以上答案都对

  • 查看答案&解析
  • 举一反三:
  • [单选题]下列交叉配血方法中,不能检出不完全抗体(IgG型)的是
  • A. 盐水介质法
    B. Liss法
    C. 聚凝胺法
    D. 抗人球蛋白法
    E. 酶法

  • [单选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决定输血治疗前,输血科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
    B. 外科手术患者决定输血治疗前,麻醉科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
    C. 内科患者决定输血治疗前,输血护士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
    D. 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须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
    E. 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无须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

  • [单选题]质量管理体系通常具备的四个基本特征是
  • A. 集合性、相关性、目的性、环境适宜性
    B. 集合性、唯一性、目的性、环境适宜性
    C. 集合性、排他性、目的性、环境适宜性
    D. 有效性、相关性、目的性、环境适宜性
    E. 有效性、相关性、目的性、协调性

  • [单选题]β-半乳糖苷酸的常用底物为4-甲基伞酮基-β-D-半乳糖苷(4-methyumbellifery one-β-D-galactoside 4MUG)。底物经酶作用后,产生
  • A. 无荧光的荧光物质
    B. 高强度的荧光物质
    C. 弱强度的荧光物质
    D. 非荧光物质
    E. 无法检测的物质

  • [单选题]病毒灭活后的血浆含有稳定和不稳定的凝血因子,但缺乏大量的何种因子
  • A. 纤维结合蛋白
    B.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C. 纤维蛋白原
    D. Ⅷ因子
    E. Ⅴ因子

  • [单选题]关于真核生物mRNA的3'-末端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是多聚腺苷酸尾
    B. 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C. 在细胞内与poly-(A)结合蛋白(PABP)结合
    D. 维系mRNA的稳定性
    E. 负责mRNA从核内向细胞质的转位

  • [单选题]下列哪种疾病不是稀释式自身输血的禁忌证
  • A. 造血系统疾病
    B. 伴有感染性发热或菌血症
    C. 心功能正常的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
    D. 有严重内脏疾病或功能不全者
    E. 休克未纠正

  • [单选题]富含血小板血浆法制备的血小板,第一次轻离心时,大约有______和_______残留在红细胞中
  • A. 20%的白细胞和20%~30%的血小板
    B. 20%~30%的血浆和20%~30%的血小板
    C. 20%的血浆和20%~30%的血小板
    D. 20%的血浆和20%~30%的白细胞
    E. 40%的血浆和10%~20%的血小板

  • 本文链接:https://www.zhukaozhuanjia.com/download/n7xx7z.html
  • 推荐阅读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