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词&注释】
支原体(mycoplasma)、原核细胞(prokaryotic cells)、感染性(infectious)、军团菌(legionella)、噬菌体(phage)、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分泌物(secretion)、立克次体(rickettsia)、无芽胞厌氧菌、无生命(abiosis)
[单选题]DNA或RNA体外扩增35个循环后,DNA或RNA将达到
A. 102倍
B. 104倍
C. 106倍
D. 108倍
E. 1016倍
查看答案&解析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
[单选题]对细菌性痢疾来说,下列错误的一项是
A. 病原菌为志贺菌
B. 传播途径为粪-口途径
C. 粘液脓血便,伴有里急后重、下腹疼痛为其典型症状
D. 急性中毒性菌痢常无明显的消化道症状而表现为全身中毒症状
E. 粪便直接涂片镜检可鉴定细菌
[单选题]目前发现的能在无活性细胞培养基中繁殖的最小微生物是
A. 衣原体
B. 支原体
C. 立克次体(rickettsia)
D. 病毒
E. 真菌
[单选题]通常排列成栅栏状或"V、Y、Z"等形的细菌是
A. 白喉棒状杆菌
B. 流感嗜血杆菌
C. 军团菌
D. 鼠疫耶尔森菌
E. 百日咳鲍特菌
[单选题]在下述情况中,排除无芽胞厌氧菌的依据是
A. 机体多个部位的脓疡
B. 血性分泌物(secretion),恶臭或有气体
C. 分泌物(secretion)直接涂片可见细菌
D. 在普通肉汤培养基中呈表面生长
E. 在血平板中长出微小菌落
[单选题]病毒侵入细胞需首先吸附于细胞膜上特异受体,下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 病毒与受体相互作用决定了感染的细胞亲嗜性
B. 病毒与受体相互作用决定了病毒核酸是否具有感染性
C. 病毒与受体相互作用可被中和抗体阻止
D. 若宿主细胞表面的受体已被结合,可出现病毒感染干扰现象
E. 各种病毒的受体不同
[单选题]具有完整细胞壁的微生物是:
A. 支原体
B. 衣原体
C. 细菌L型
D. 噬菌体
E. 人体细胞
[单选题]EBV的潜伏部位是
A. 肝细胞
B. 颈上神经节
C. CD4+T细胞
D. 脊髓后根神经节
E. B细胞
本文链接:https://www.zhukaozhuanjia.com/download/n0l9x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