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词&注释】
病原菌(pathogen)、婴幼儿(infant)、完整性(integrity)、慢性感染(chronic infection)、回复突变(reverse mutation)、生物化学变化(biochemical change)、对流电泳(counter electrophoresis)、真菌菌血症、突变型菌株(mutated stain)、野生型菌
[单选题]关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血清FDP是DIC诊断中最敏感的指标之一
B. PT、APTT、TT均延长
C. 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降低
D. 优球蛋白溶解时间明显延长
E. 血小板计数减低
查看答案&解析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
[单选题]为了及时培养出脓肿中的可能存在的病原菌,应该将标本至少接种几块血平板上,于不同环境下培养
A. 1块
B. 2块
C. 3块
D. 6块
E. 8块
[单选题]儿童血培养的采血量为
A. 8~10 ml
B. 10~15 ml
C. 15~20 ml
D. 1~5 ml
E. 5~8 ml
[单选题]脊髓灰质炎病毒多引起
A. 隐性或轻症感染
B. 瘫痪型感染
C. 延髓麻痹型感染
D. 慢性感染
E. 迁延性感染
[单选题]正常止血机制中对血小板作用描述错误的是
A. 减慢或阻断血流
B. 维持血管内皮完整性
C. 黏附功能
D. 聚集功能
E. 血块回缩功能
[单选题]检测白喉棒状杆菌毒素所用的毒力试验包括
A. 平板毒力试验
B. SPA协同凝集试验
C. 对流电泳(counter electrophoresis)
D. 动物实验
E. 以上都正确
[单选题]临床生物化学的研究范围包括
A. 阐述疾病的生物化学基础
B. 阐述疾病发展过程中的生物化学变化
C. 开发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方法
D. 开发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
E. 以上均是
[单选题]新配制的瑞氏染液须在室温或37℃下贮存一定时间,其目的是
A. 有利于伊红的分解
B. 维持染液的pH
C. 使美蓝逐渐转变为天青B
D. 防止甲醇挥发
E. 沉淀染料沉渣
[单选题]突变型菌株(mutated stain)经过再次突变又可成为与野生型相同表型的过程称为
A. 自发突变
B. 诱导突变
C. 随机突变
D. 转化
E. 回复突变
本文链接:https://www.zhukaozhuanjia.com/download/n0d7pl.html